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不要教孩子学攀比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育儿知识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有一名八岁小学生今年开学偏要购买一个 156 元的新书包,妈妈嫌贵没有给他买,他就连哭带闹,最后竟用“不买新书包,我就去退学”来威胁父母。

  
这个小男孩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家里的书包、文具已经堆了很多,足够开个文具店了。可每到新学期他总是闹着买一些新文具,每次都要花上几百元。这次开学他看同学买了一个 128 元的书包,就非要逼着妈妈给他买一个 156 元的新书包,要把那个同学比下去。

  
攀比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理状态,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会有攀比心理存在。今天的小学生喜欢比谁的零花钱多,谁的家里有钱;中学生喜欢比谁的父母地位高,谁的网友酷;大学新生报到前就瞄准“三大件”:手机、电脑、录音笔。面对这些不健康的攀比心理和攀比行为,该如何进行引导呢?

  
小学五年级学生季丹家的电脑是亲戚淘汰的旧货,很不好用,而班里许多同学的电脑打游戏特快。有一天,季丹终于忍不住提出要买新电脑。妈妈不同意,理由是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季丹觉得心里不舒畅,看到旧电脑头脑就发涨。晚上,妈妈和女儿交流,妈妈问:“你们班每一个同学都有电脑吗?”季丹脱口而出:“不是哇!有的同学连电脑游戏是怎么回事也不懂,真可怜。”妈妈深情地说:“真是,你和这些同学比比,咱们的电脑还不错哩!孩子啊,有时候用自己已有的物品或特长,向下一比,就会比出优势,比出自信!”

  
孩子喜欢在生活享受方面向上比,其心理和行为受情绪控制而缺乏理智,不能理解满足人的需求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对此,应该调整比的方向,将向上比改为向下比,这也叫反攀比。反攀比要讲究软着陆、慢调度,不能简单地训斥和生硬地压服。要坚持两个重要原则:一是用孩子喜欢攀比的同类物品进行比较。如孩子喜欢他人的某个玩具,父母可以用另一个玩具比,让孩子明白:你有这个玩具,别人没有;别人有的那个玩具,咱们也没有。二是同孩子身边的伙伴相比,孩子更容易接受,效果也好。假如与隔代的长辈的童年比,孩子不容易产生共鸣。

  
一位母亲在电话里告诉老师:“我女儿特别爱攀比,前天回家告诉我,班里谁穿了漂亮的连衣裙,教室都亮起来了;昨天,又发现同座同学的发饰是金丝的,特诱人;今天一到家,书包没放下,就羡慕地说某同学的爸爸用高档车接孩子……这让我非常难过,一是觉得对不起孩子;二是觉得现在的孩子怎么不比比学习,光比吃呀穿呀?”

  
显然,这位母亲发现了孩子攀比的兴奋点不恰当,应该用改变攀比兴奋点的方法来纠正。老师建议这位母亲这样告诉孩子:“你知道他的父亲肯定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奋斗成功的,如果没有刻苦学习、努力奋斗,也许就不可能……”随后,老师也进一步配合,在班务工作中,不以“貌”取人,不以“衣”取人,包括评优、选干、表扬、活动、巡视、蹲点,甚至微笑、游戏等,都不指向一味追求穿着打扮的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最亲近爱学习、讲道德、重修养、争进步的同学,再针对性地举办主题班会,通过身边的典型人和事,发挥班级舆论的作用。如果家长和学校的老师联系得密切,班级舆论正确,那些不健康的攀比风就刮不起来;个别学生不该有的“兴奋点”也没有了滋长蔓延的条件。

  
小学四年级学生张虎,经常和同学进行四驱车比赛,他发现自己的车比不上人家的原因是因为车是在小摊上低价买的,没有人家的高级。当他向爸爸提出要买新车时,爸爸说:“你这么热衷车啊,我也想知道这四驱车内部是什么样儿。”后来,父子俩小心地将车拆开……从此张虎经常查阅资料,一心想自己组装新车……再后来,爸爸还支持儿子参加了学校的航模小组。

  
这位爸爸的做法是比较机智的。在孩子攀比新车时,爸爸显然是看到了孩子攀比中的一个闪光点:对车的兴趣。于是,他用“我也想知道”激起了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的攀比心慢慢地被科技兴趣所替代,形成了学习和探究的动力。用这种方法来改变孩子的攀比行为,需要找到很好的结合点,才能把孩子的攀比行为变成某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改变的过程是一个由低到高、由点滴可能到成功希望的过程,如果一下子跨度太大,要求太高,超越了孩子的发展度,孩子就会减弱兴趣,甚至失去信心。细心的父母,对于有攀比心理的孩子,只要找到切入点,就不难解决攀比问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44092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