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上半年开始,中国福利会和上海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组织研究人员,在上海10个区县对7347名3至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调查测试,利用从每名幼儿身上采集到的近300项评估数据,对上海幼儿发展状况作出评估。
这项调查的研究成果日前发布,部分内容被媒体以智体美劳,女孩全线领跑、上海娃娃比较乖等标题进行报道,引起学前教育界和家长的关注。
作为国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发布的首个区域性的大型调查,此项调查的意义不容小视。本报记者近日就此项调查对幼儿成长的相关性和指导性进行了采访。
通过客观数据了解幼儿发展状况、弄懂幼儿需要什么,才是推进幼儿发展最至关重要的。研究的主要承担者吴荷芬和张蕴告诉记者:报告陈述的想法都是开放式的,并非定论。作为第三方研究机构,通过数据采集来客观理性分析幼儿发展,正是旨在引发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对儿童成长的关注与讨论。
幼儿逻辑推理、语言能力随年龄不断增强,但有最近发展区,也可能存在快速区。
就近最好 插队、抢跑意义不大
中班之后,幼儿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变快。
提前识字、超常学习,对幼儿是否可行?从上海此份调查报告中,记者看出:幼儿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自有其发展序列,插队、抢跑,其最终价值都不大。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最重要,找准孩子成长的最近发展区,就近游戏和学习最好。
在上述调查中,研究者将幼儿的认知发展分为注意、逻辑和记忆3个部分,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幼儿的认知能力随年龄段上升而不断发展,且在部分年龄段可能有更快的发展速度。在语言能力的发展上,同样如此。
关于位置与颜色的判断,3岁3个月以下孩子的正确率仅有9%,4岁时,正确率仍然只有30%,到6岁半时,已有93%的儿童做对。
关于形状颜色和方向的问题,4岁半孩子回答的正确率只有21%,6岁半以上的幼儿园毕业班儿童,仅有42%回答正确。
研究者通过图形推理和几何认知考察幼儿发现规律、进行逻辑推理和识记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的能力,证明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随年龄上升而发展。比如在涉及一元推理的题目中,4岁到4岁3个月的儿童的正确率只达到45%,但到6岁半时已有91%的儿童能够正确选择。
调查发现,从3岁7个月之后的所有年龄段开始,后一个年龄段幼儿的平均得分都显著高于前一个年龄段幼儿的平均得分,暗示幼儿逻辑推理能力的快速发展阶段可能从3岁半左右开始,并在幼儿园阶段持续。
通过日常对话和看图说话等方式进行测试的数据统计发现,3岁3个月到4岁11个月可能是幼儿掌握日常对话能力的一个快速期;而在5岁至5岁3个月时,已有超过53.9%的幼儿在测试中达到满分,表明在5岁以后,大部分幼儿能够较好地完成日常对话说话。
调查显示,幼儿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在3岁到5岁11个月前快速发展,主要掌握具体直观的常用词汇。而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在3岁8个月到6岁4个月后都在快速发展,对单句掌握较好,但对包含3个细节及以上的句子难以理解。
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幼儿的认知和语言发展遵循一定规律。研究者建议:家长应理性选择适合其最近发展区的玩具与学习材料。同时,在选择游戏时,注重游戏本身的逻辑性与科学性,才能帮助儿童更有效地发展思维。
针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状况,研究者建议,结合幼儿时期在语言理解方面的快速发展,可以在3岁8个月后加强使用句子和幼儿沟通的频率,在幼儿掌握两个细节的句子之后循序渐进,并在6周岁以后加强对复句的练习。
同时,建议对幼儿多用含义清晰的词汇,注重语言的交流功能,注重儿童的生活经验,通过语言进行日常交流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低分段集中在关心、帮助、合作、共享上,显示孩子利他行为欠缺。
自私倾向明显 警惕不当家庭教养方式
低分段聚集在利他行为方面
独生子女容易产生的自我中心、不会为别人考虑,曾引起广泛讨论。今天3-6岁的孩子,相当部分已经是双独父母培育的独二代。围绕这些孩子的往往是6个大人和更多关注,此次调查结论中,利他意识和行为欠缺备受关注。
上述调查显示,在社会性能力测试中,孩子们的低分主要集中在利他行为方面。在关心他人比如安慰他人、帮他人解决困难等项目上,孩子们得分最低。如有礼貌地请求帮助、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物品等也都得分较低。此外,不少孩子在物质上得到相当的满足,对丢失东西显得无动于衷,不感到难过。在做事专注度方面得分也并不高。
在分析幼儿园活动时可以发现,幼儿的合作行为增长主要与合作性规则游戏的增多有关,而合作性规则游戏的开展取决于幼儿具备一定水平的协作意识和自制能力。小班幼儿协作意识、自制力有所欠缺,因而游戏多为无共同目的的玩耍,合作水平较低。到了中班时,协作意识有所提升,故合作游戏也越来越多。到大班时,合作性规则游戏已成为玩耍的主要形式。
研究者指出:3-6岁幼儿完全有能力做出帮助、合作、分享、安慰等亲社会行为,但幼儿早期源于自发的亲社会行为是比较少的,很大部分来自于他人的要求。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成年人的提醒、引导和及时强化,家庭和幼儿园的有意识培养不可缺少。
幼儿园有意识地组织开展合作性游戏,并引导孩子和同伴之间互助、分享,是帮助孩子不自私的重要途径。同时,家庭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如过分娇宠溺爱,可能导致孩子利他行为更加欠缺,出现自私的一代,要想补上利他行为欠缺这一课,家庭的作用首当其冲。
女生测试成绩全面超越男生,运动和力量上也是如此。女生全面超越 男孩危机进入学前阶段
在幼儿园,往往运动量小,风险小的活动受欢迎(左图);运动量大,风险大的活动受冷落(右图)。
幼儿园活动角色扮演中偏女性、生活类的内容多,如美甲店、花店……可能影响男性幼儿发展。
此次调查对象共涉及男生3772人,女生3575人。调查数据反映出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女性儿童在认知、语言、运动、社会性情绪发展所有单个指标和总分指标上全线超过男性儿童。女生优势从学龄前阶段就已经显著存在。
在语言、社会性、精细动作方面女孩超过男孩是正常的,但在运动力量、速度方面,男孩也输了,要引起警觉。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部分园长和教师坦承。
一位老师指出:我们的教育在很多情况下比较适合女性儿童,应该多给男孩子发展的机会。
项目研究者也注意到了这样的事实:在很多幼儿园进行的角色扮演游戏中,角色往往偏女性、生活类的内容更多;不少幼儿园区角中的美甲店、花店、娃娃屋、小厨房,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女性特点。在很多幼儿园,老师偏重选择运动量小、风险小的活动,运动量大、风险大的活动受冷落,这也直接导致了男孩子们冒险精神、运动能力发展受到限制。
幼儿阅读中的倾向也被引用为女孩胜过男孩现象的一个诱因:绘本中的温情故事、公主奇遇等情节和角色,同样女性化色彩浓厚,而科普、科技类书籍在幼儿阶段阅读偏少,也会影响男生和女生的发展。
有关人士指出,幼儿园教师中女性占了绝大部分,也可能是引起上述现象的另一个诱因。
研究报告揭示:学前教育怎么提供适合男孩的教育,让男孩同样得到发展,应当引起园长和家长的反思。
5岁3个月后运动项目得分降低,出现奇怪的运动能力减缓趋势。
过早学文化易错过运动兴趣培养关键期
研究人员对两所幼儿园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幼儿时期孩子的运动能力容易增强,是培养孩子运动兴趣的关键期。同时,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情况、父亲陪伴孩子进行户外运动的次数,都直接对孩子运动兴趣和技能产生影响。
上述调查发现,5岁3个月即大班阶段,是儿童大动作本应该出现高速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结果却出现减缓。在精细动作、平衡与协调、速度与敏捷、力量四个类别的检测中,只有精细动作得到明显快速发展,俯卧撑、仰卧起坐、两头起、横线两边双脚跳、绕点跑、10米跑等运动能力发展趋缓。其他三项运动能力全都出现减缓发展的态势。然而美国儿童的相关调查显示,5岁3个月之后,后三项运动能力是呈快速发展趋势的。
这个奇怪的情况引起关注。在上海实地才采访后了解到,5岁3个月以后的孩子升入大班,进入幼小衔接状态,往往会因为上辅导班、进行知识性学习而坐在课桌前,而户外运动的时间在此阶段大量减少,直接影响孩子运动能力发展。
家长、幼儿园教师害怕孩子受伤,减少孩子的运动量,也是影响孩子运动技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研究者对中美两国情况进行了比较,提供了美国父亲陪伴孩子的情况: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爸爸平均每周陪伴孩子的时间增幅高达153%,54%的爸爸每周都会带孩子户外运动两次以上。
研究发现,在孩子运动习惯和兴趣的培养上,爸爸起着重要作用。在幼儿园里运动减少、学习压力逐渐侵袭的时候,陪孩子多运动,是一个父亲的重要职责和明智选择。
在我国,孩子隔代带养现象非常普遍。不少家庭主要由老人或者保姆照顾孩子,父母往往忙于工作,而无法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上述调查对不同照料者照顾的幼儿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在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的总分以及绝大多数分维度的比较中,由父母作为主要照料者的幼儿在所有的指标上均优于祖辈带养的孩子。
结果显示,父母自己带养的孩子特别是在精细动作、平衡与协调、速度与敏捷、力量、适应技能五个领域,遥遥领先于祖辈带养的孩子。从运动维度上看,不同主要照料者照料的幼儿体现出了显著的差异,在精细动作、速度与敏捷、力量3个分维度中,由父母作为主要照料者的幼儿的得分明显偏高。证明由父母承担幼儿的主要照料责任很可能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体运动能力发展。
除了以上几个领域,在注意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行为症状、内隐行为问题等方面,也是父辈带养的孩子得分更高。在所有的维度中,祖辈带养的孩子只有语言理解能力超过父辈带养的孩子。调查人员分析,这可能是因为祖辈比较乐意和孩子沟通的原因。
从社会性维度来看,尽管总分及其中三个分维度的得分差异并不明显,但在适应技能方面,由父母作为主要照料者的幼儿的得分显著高于由祖辈作为主要照料者的幼儿,这表明由父母承担幼儿的主要照料责任也很可能对幼儿的适应技能发展有利。
研究者分析发现,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很多,其中祖辈照料者有别于父母的教养方式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祖辈照料者往往采用的是低要求、高回应的溺爱型教养方式,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幼儿常常在与成人互动时占有主动权,导致孩子对规则的理解,对他人的尊重以及对自我欲望的适当控制都较难培养,从而导致他们的社会性情绪特别是适应技能方面的发展落后。同时,祖辈也容易在有意无意间为幼儿代劳,造成孩子无论是需要手眼协调的动作还是户外活动,都有可能相应减少,对运动能力的发展不利。
此外,让保姆、邻居等其他人主要照料幼儿可能会更不利于幼儿的发展。研究者指出,主要照料者不同对幼儿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应该鼓励幼儿的亲属,特别是父母更多地参与到对孩子的教养中去。
同时,调查也发现,父亲的文化程度对儿童的认知影响重要,母亲文化程度对社会性和语言有显著影响。随母亲受教育水平的上升,幼儿包括社会性总分及4个社会性分维度在内的所有标准分得分都有所上升;母亲受教育水平高一层次的幼儿社会性总分均显著高于母亲受教育水平低一层次的幼儿,母亲受教育水平在初中及以下时,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落后较多。
家庭经济状况对幼儿的发展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影响。总体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更高的幼儿更有可能在社会性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研究者注意到:此次调查结果从一个侧面证明,与让孩子上更高级的幼儿园相比,家庭文化程度、家长的陪伴对幼儿的发展影响更大,也就是说,良好的家教比上个有名的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更重要。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丽娟在对上述研究报告进行评价时就表示: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父母的角色不能缺位。
来自美国国家经济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父母教育水平与在孩子身边花的时间成正比。尽管较高文化水平的父母每周工作时间更长,但他们仍然更愿意挤出时间和孩子待在一起。文化水平越高的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时间越多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2年10月9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出了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并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如: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指南》指出,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把握好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几个方面。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中国福利会和上海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组织研究人员,在上海10个区县对7347名3至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调查测试,利用从每名幼儿身上采集到的近300项评估数据,对上海幼儿发展状况作出评估。
这项调查的研究成果日前发布,部分内容被媒体以智体美劳,女孩全线领跑、上海娃娃比较乖等标题进行报道,引起学前教育界和家长的关注。
作为国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发布的首个区域性的大型调查,此项调查的意义不容小视。本报记者近日就此项调查对幼儿成长的相关性和指导性进行了采访。
通过客观数据了解幼儿发展状况、弄懂幼儿需要什么,才是推进幼儿发展最至关重要的。研究的主要承担者吴荷芬和张蕴告诉记者:报告陈述的想法都是开放式的,并非定论。作为第三方研究机构,通过数据采集来客观理性分析幼儿发展,正是旨在引发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对儿童成长的关注与讨论。
幼儿逻辑推理、语言能力随年龄不断增强,但有最近发展区,也可能存在快速区。
就近最好 插队、抢跑意义不大
中班之后,幼儿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变快。
提前识字、超常学习,对幼儿是否可行?从上海此份调查报告中,记者看出:幼儿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自有其发展序列,插队、抢跑,其最终价值都不大。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最重要,找准孩子成长的最近发展区,就近游戏和学习最好。
在上述调查中,研究者将幼儿的认知发展分为注意、逻辑和记忆3个部分,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幼儿的认知能力随年龄段上升而不断发展,且在部分年龄段可能有更快的发展速度。在语言能力的发展上,同样如此。
关于位置与颜色的判断,3岁3个月以下孩子的正确率仅有9%,4岁时,正确率仍然只有30%,到6岁半时,已有93%的儿童做对。
关于形状颜色和方向的问题,4岁半孩子回答的正确率只有21%,6岁半以上的幼儿园毕业班儿童,仅有42%回答正确。
研究者通过图形推理和几何认知考察幼儿发现规律、进行逻辑推理和识记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的能力,证明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随年龄上升而发展。比如在涉及一元推理的题目中,4岁到4岁3个月的儿童的正确率只达到45%,但到6岁半时已有91%的儿童能够正确选择。
调查发现,从3岁7个月之后的所有年龄段开始,后一个年龄段幼儿的平均得分都显著高于前一个年龄段幼儿的平均得分,暗示幼儿逻辑推理能力的快速发展阶段可能从3岁半左右开始,并在幼儿园阶段持续。
通过日常对话和看图说话等方式进行测试的数据统计发现,3岁3个月到4岁11个月可能是幼儿掌握日常对话能力的一个快速期;而在5岁至5岁3个月时,已有超过53.9%的幼儿在测试中达到满分,表明在5岁以后,大部分幼儿能够较好地完成日常对话说话。
调查显示,幼儿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在3岁到5岁11个月前快速发展,主要掌握具体直观的常用词汇。而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在3岁8个月到6岁4个月后都在快速发展,对单句掌握较好,但对包含3个细节及以上的句子难以理解。
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幼儿的认知和语言发展遵循一定规律。研究者建议:家长应理性选择适合其最近发展区的玩具与学习材料。同时,在选择游戏时,注重游戏本身的逻辑性与科学性,才能帮助儿童更有效地发展思维。
针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状况,研究者建议,结合幼儿时期在语言理解方面的快速发展,可以在3岁8个月后加强使用句子和幼儿沟通的频率,在幼儿掌握两个细节的句子之后循序渐进,并在6周岁以后加强对复句的练习。
同时,建议对幼儿多用含义清晰的词汇,注重语言的交流功能,注重儿童的生活经验,通过语言进行日常交流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低分段集中在关心、帮助、合作、共享上,显示孩子利他行为欠缺。
自私倾向明显 警惕不当家庭教养方式
低分段聚集在利他行为方面
独生子女容易产生的自我中心、不会为别人考虑,曾引起广泛讨论。今天3-6岁的孩子,相当部分已经是双独父母培育的独二代。围绕这些孩子的往往是6个大人和更多关注,此次调查结论中,利他意识和行为欠缺备受关注。
上述调查显示,在社会性能力测试中,孩子们的低分主要集中在利他行为方面。在关心他人比如安慰他人、帮他人解决困难等项目上,孩子们得分最低。如有礼貌地请求帮助、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物品等也都得分较低。此外,不少孩子在物质上得到相当的满足,对丢失东西显得无动于衷,不感到难过。在做事专注度方面得分也并不高。
在分析幼儿园活动时可以发现,幼儿的合作行为增长主要与合作性规则游戏的增多有关,而合作性规则游戏的开展取决于幼儿具备一定水平的协作意识和自制能力。小班幼儿协作意识、自制力有所欠缺,因而游戏多为无共同目的的玩耍,合作水平较低。到了中班时,协作意识有所提升,故合作游戏也越来越多。到大班时,合作性规则游戏已成为玩耍的主要形式。
研究者指出:3-6岁幼儿完全有能力做出帮助、合作、分享、安慰等亲社会行为,但幼儿早期源于自发的亲社会行为是比较少的,很大部分来自于他人的要求。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成年人的提醒、引导和及时强化,家庭和幼儿园的有意识培养不可缺少。
幼儿园有意识地组织开展合作性游戏,并引导孩子和同伴之间互助、分享,是帮助孩子不自私的重要途径。同时,家庭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如过分娇宠溺爱,可能导致孩子利他行为更加欠缺,出现自私的一代,要想补上利他行为欠缺这一课,家庭的作用首当其冲。
女生测试成绩全面超越男生,运动和力量上也是如此。女生全面超越 男孩危机进入学前阶段
在幼儿园,往往运动量小,风险小的活动受欢迎(左图);运动量大,风险大的活动受冷落(右图)。
幼儿园活动角色扮演中偏女性、生活类的内容多,如美甲店、花店……可能影响男性幼儿发展。
此次调查对象共涉及男生3772人,女生3575人。调查数据反映出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女性儿童在认知、语言、运动、社会性情绪发展所有单个指标和总分指标上全线超过男性儿童。女生优势从学龄前阶段就已经显著存在。
在语言、社会性、精细动作方面女孩超过男孩是正常的,但在运动力量、速度方面,男孩也输了,要引起警觉。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部分园长和教师坦承。
一位老师指出:我们的教育在很多情况下比较适合女性儿童,应该多给男孩子发展的机会。
项目研究者也注意到了这样的事实:在很多幼儿园进行的角色扮演游戏中,角色往往偏女性、生活类的内容更多;不少幼儿园区角中的美甲店、花店、娃娃屋、小厨房,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女性特点。在很多幼儿园,老师偏重选择运动量小、风险小的活动,运动量大、风险大的活动受冷落,这也直接导致了男孩子们冒险精神、运动能力发展受到限制。
幼儿阅读中的倾向也被引用为女孩胜过男孩现象的一个诱因:绘本中的温情故事、公主奇遇等情节和角色,同样女性化色彩浓厚,而科普、科技类书籍在幼儿阶段阅读偏少,也会影响男生和女生的发展。
有关人士指出,幼儿园教师中女性占了绝大部分,也可能是引起上述现象的另一个诱因。
研究报告揭示:学前教育怎么提供适合男孩的教育,让男孩同样得到发展,应当引起园长和家长的反思。
5岁3个月后运动项目得分降低,出现奇怪的运动能力减缓趋势。
过早学文化易错过运动兴趣培养关键期
研究人员对两所幼儿园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幼儿时期孩子的运动能力容易增强,是培养孩子运动兴趣的关键期。同时,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情况、父亲陪伴孩子进行户外运动的次数,都直接对孩子运动兴趣和技能产生影响。
上述调查发现,5岁3个月即大班阶段,是儿童大动作本应该出现高速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结果却出现减缓。在精细动作、平衡与协调、速度与敏捷、力量四个类别的检测中,只有精细动作得到明显快速发展,俯卧撑、仰卧起坐、两头起、横线两边双脚跳、绕点跑、10米跑等运动能力发展趋缓。其他三项运动能力全都出现减缓发展的态势。然而美国儿童的相关调查显示,5岁3个月之后,后三项运动能力是呈快速发展趋势的。
这个奇怪的情况引起关注。在上海实地才采访后了解到,5岁3个月以后的孩子升入大班,进入幼小衔接状态,往往会因为上辅导班、进行知识性学习而坐在课桌前,而户外运动的时间在此阶段大量减少,直接影响孩子运动能力发展。
家长、幼儿园教师害怕孩子受伤,减少孩子的运动量,也是影响孩子运动技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研究者对中美两国情况进行了比较,提供了美国父亲陪伴孩子的情况: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爸爸平均每周陪伴孩子的时间增幅高达153%,54%的爸爸每周都会带孩子户外运动两次以上。
研究发现,在孩子运动习惯和兴趣的培养上,爸爸起着重要作用。在幼儿园里运动减少、学习压力逐渐侵袭的时候,陪孩子多运动,是一个父亲的重要职责和明智选择。
在我国,孩子隔代带养现象非常普遍。不少家庭主要由老人或者保姆照顾孩子,父母往往忙于工作,而无法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上述调查对不同照料者照顾的幼儿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在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的总分以及绝大多数分维度的比较中,由父母作为主要照料者的幼儿在所有的指标上均优于祖辈带养的孩子。
结果显示,父母自己带养的孩子特别是在精细动作、平衡与协调、速度与敏捷、力量、适应技能五个领域,遥遥领先于祖辈带养的孩子。从运动维度上看,不同主要照料者照料的幼儿体现出了显著的差异,在精细动作、速度与敏捷、力量3个分维度中,由父母作为主要照料者的幼儿的得分明显偏高。证明由父母承担幼儿的主要照料责任很可能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体运动能力发展。
除了以上几个领域,在注意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行为症状、内隐行为问题等方面,也是父辈带养的孩子得分更高。在所有的维度中,祖辈带养的孩子只有语言理解能力超过父辈带养的孩子。调查人员分析,这可能是因为祖辈比较乐意和孩子沟通的原因。
从社会性维度来看,尽管总分及其中三个分维度的得分差异并不明显,但在适应技能方面,由父母作为主要照料者的幼儿的得分显著高于由祖辈作为主要照料者的幼儿,这表明由父母承担幼儿的主要照料责任也很可能对幼儿的适应技能发展有利。
研究者分析发现,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很多,其中祖辈照料者有别于父母的教养方式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祖辈照料者往往采用的是低要求、高回应的溺爱型教养方式,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幼儿常常在与成人互动时占有主动权,导致孩子对规则的理解,对他人的尊重以及对自我欲望的适当控制都较难培养,从而导致他们的社会性情绪特别是适应技能方面的发展落后。同时,祖辈也容易在有意无意间为幼儿代劳,造成孩子无论是需要手眼协调的动作还是户外活动,都有可能相应减少,对运动能力的发展不利。
此外,让保姆、邻居等其他人主要照料幼儿可能会更不利于幼儿的发展。研究者指出,主要照料者不同对幼儿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应该鼓励幼儿的亲属,特别是父母更多地参与到对孩子的教养中去。
同时,调查也发现,父亲的文化程度对儿童的认知影响重要,母亲文化程度对社会性和语言有显著影响。随母亲受教育水平的上升,幼儿包括社会性总分及4个社会性分维度在内的所有标准分得分都有所上升;母亲受教育水平高一层次的幼儿社会性总分均显著高于母亲受教育水平低一层次的幼儿,母亲受教育水平在初中及以下时,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落后较多。
家庭经济状况对幼儿的发展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影响。总体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更高的幼儿更有可能在社会性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研究者注意到:此次调查结果从一个侧面证明,与让孩子上更高级的幼儿园相比,家庭文化程度、家长的陪伴对幼儿的发展影响更大,也就是说,良好的家教比上个有名的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更重要。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丽娟在对上述研究报告进行评价时就表示: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父母的角色不能缺位。
来自美国国家经济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父母教育水平与在孩子身边花的时间成正比。尽管较高文化水平的父母每周工作时间更长,但他们仍然更愿意挤出时间和孩子待在一起。文化水平越高的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时间越多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2年10月9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出了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并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如: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指南》指出,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把握好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几个方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44414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