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被称为是“铁娘子”。她非常强硬地贯彻执行自己的政策,甚至不惜发起牵涉国家命运的战争。她就是这样强硬,具有非凡的领导力。1982年,她为了收复福克兰群岛向阿根廷宣战,战争胜利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452名英国军人牺牲了。当全国上下为国家的胜利欢呼时,她为哀悼牺牲的军人们留下了泪水,连假期都取消了,还亲自给他们的家属一一写信,内容是这样的:
“作为引领国家的首相,向失去儿子的母亲、失去丈夫的妻子致敬!”
撒切尔的领导方式不只是强硬和稳健,作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性首相,她懂得掌握别人的心理,有共鸣能力,对别人的伤心或快乐有一种相同或相似的感情。能够理解别人所处的状况,了解最需要的是什么,这就是有共鸣能力。在托尔斯泰的《皇帝的三个问题》中有这样一段话:
“世界上最重要的时间是‘现在’;最重要的人是和你在一起的人;最重要的事情是为自己身边的人所做的好事。”
共鸣能力就是这样,它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幸福生活的动力,也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理由。如果我们不能和别人一起共同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就没有意义。道德的最高价值体现在与别人的共同生活之中,共鸣能力是实现道德价值的基础。
对于10岁之前的孩子,我主张教给他们掌握别人感情的方法。读懂别人的情绪、痛苦、伤心等能力,这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比这种能力更重要的了。
道德是在与别人一起生活时,处理发生的各种状况的标准。能够读懂别人感情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这种能力高的人,其道德智能也是很高的。我每每见到熟人,都会打招呼。只有我理解了对方的感受,才会明白打招呼的重要性。
这是在我女儿10岁左右发生的事情。在一个清闲的周末,我和孩子一起看电视。这时,电视里正在播放索马里贫穷孩子的故事。女儿看着那里的孩子饿得瘦骨嶙峋,她的眼睛湿润了。当我问她为什么哭时,她带着哭腔说道:“多可怜啊,苍蝇趴在身上,好像都没有力气赶。”
才不到10岁的女儿就能对别人的痛苦产生共鸣,为之伤心。看着这样的女儿,我知道我没有教坏孩子。
每每孩子吃饭或要睡觉的时候,我都会对孩子们强调,要成为能够和别人好好相处的人,就算不能帮助别人,起码不要伤害别人;要像珍惜自己的幸福一样珍惜别人的幸福。这不只是为了教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为别人痛苦而伤心,这会成为在世界上生活的最大动力。
共鸣能力差的孩子不懂得为别人考虑,因为对别人的感情不敏感,会很轻易地伤害别人,给别人带来痛苦。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容易与别人产生隔阂,很难适应社会。作为父母,要明白共鸣能力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父母真要为孩子考虑,就要尽全力培养孩子的共鸣能力。
孩子共鸣能力的培养主要在母亲身上
孩子在出生6个月后,通过与妈妈的眼神交流和肌肤接触,有了共鸣能力的基础。到了两岁左右,就开始对妈妈或其他人的痛苦做出反应。在给孩子读童话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会因为主人公的苦难和经历而伤感。有时,孩子比大人更敏感,更能看出别人的痛苦。这种能力能发挥到什么程度,全在母亲身上。
如果妈妈变得情绪不安或表现出抑郁症状,那么,孩子十有八九会在情绪上出问题。孩子与情绪不安的妈妈交流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共鸣能力也不例外,随着妈妈养育态度的不同,孩子的共鸣能力有很大差异。
首先要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为了培养孩子的共鸣能力,父母应该做点什么呢?父母应该让孩子忠实于自己的感情。父母还要刺激孩子,让孩子对别人的感情敏感,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总是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这样,通过练习使孩子的换位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如果孩子抓着猫的尾巴折磨猫,这时父母可以问孩子:“如果你是猫,你会感觉怎样?”让孩子站在猫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如果孩子折磨弟弟就可以问他:“弟弟要是挨打,你会觉得怎么样?”给孩子一定的思考空间。父母要以这种方式,有意识地让孩子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从而培养孩子的共鸣能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44628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