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人的世界中,“理财”这两个是频繁出现的字眼。其实,理财能力的训练应该从孩子幼年时期就开始培养,让孩子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案例一:为了买玩具 宝宝不妥协
“宝贝听话,小汽车家里已经有很多了,别再买了。”……“宝贝,天快黑了,奶奶要回家做饭了,等下爸爸妈妈回到家没饭吃了哦!”……“我说不买就不买,你走不走?你不走我自己走了,你一个人在这里蹲着吧。”……“好了好了,怕了你了,这是最后一次给你买小汽车了,以后跟奶奶出来买菜不准买玩具!”
对策:给予孩子平等和尊重
很多家长都曾碰到过类似的场景,如果家长不允许购买,孩子就在地上哭闹、打滚,非买不可。有的家长认为,不能老这么惯着孩子,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以后他想要什么就非要买什么,会把孩子惯坏的。如果孩子赖着不走,就硬生生地抱走。有的家长很无奈,孩子倔强得很,不给他买就哭天抢地,听着孩子的哭声,自己也觉得于心不忍,最后还是买了。
南宁某学校校长认为,当孩子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物品在地上打滚哭闹时,家长不能妥协,但在不买的同时,也要给孩子平等和尊重。“硬生生地把孩子抱走,让他远离玩具摊,确实非常快速了当,但这会给孩子留下内心的创伤。”孩子的问题大多会在青春期大肆爆发,那些不受到成人给予平等和尊重的孩子,在青春期时会非常反叛,引导不好甚至走入歧途。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该校长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过一个“ABC原则”,书中提到,如果家长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时要求孩子,孩子当然会“乱”;只有制定了标准,才能确定孩子是否是“乱花钱”。“ABC原则”非常值得家长借鉴。
ABC原则
事前约定:例如去逛超市,家长在出门前与孩子约定好,爸爸妈妈只能买什么,孩子只能买什么,商量好了再出门。约定要本着不伤害别人、不妨碍别人的原则来制定。
事中提醒:如果已经约定好了,就要坚决执行。当孩子遇到不在计划之内自己想买的东西时,就要提醒孩子:“我们约定好了的,不能买其他的。”而这时也是家长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的时候,家长在逛超市时也不能随意买约定范围之外的东西。
事后总结:例如从超市回到家里,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今天宝宝在超市看到了很喜欢的玩具,想买,但是还是遵守了与爸爸妈妈的约定,宝宝这样做非常棒!我们现在来讨论,宝宝喜欢的那个玩具是否真的有买的必要?要不要下次去的时候再买?”
案例二:孩子爱吃高价水果 妈妈又爱又恨
刘女士最近有些苦闷,上小学2年级的女儿最近迷上了樱桃,总是让妈妈给她买来吃。这种颜色鲜艳,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小果子,售价70~80元每公斤,让刘女士又爱又恨。“妈妈,我想吃那种红红的果果。”一次,当女儿提出这个要求时,刘女士装傻:“哪种红红的水果?是红枣吗?女儿虽然不知那“红红的果果”叫“樱桃”,但也知道不叫“红枣”,又开始向妈妈描述。“为了尽量满足女儿的要求,我只能时不时买给她吃,买得我心好疼……”刘女士说。
对策:接纳孩子喜好 提供多种选择
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不伤害孩子的做法是可取的,但更重要的是找到并满足孩子没被满足的另一个心理需求。
首先,家长应该接纳孩子对事物的喜好,明白孩子有想买他喜欢的物品的需求。刘女士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很喜欢吃樱桃,妈妈也很喜欢吃,但是樱桃价格很贵,如果我们总是吃,妈妈会感到压力有点大。我们来想一个办法让宝宝又能吃到樱桃,又能大家开开心心的方法好吗?”家长可以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孩子约定,如一个月只买一次,一次吃多少颗等。让孩子慢慢理解并按约定持续去做。
“更重要的是找到孩子没被满足的心理需求。”何明谦说,“有时孩子想要某样东西,是为了证明他的重要性,让家长更多地注意他。”家长应该做到的是,找到自己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孩子的什么需求没有被满足,例如家长应该检视自己:是否对孩子的关注不够?同时,家长还要注意提供更多的选择给孩子,让孩子尝试其他新鲜的事物,转移注意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45577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