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女士有一个6岁的女儿,家里人宠爱得不得了。不过吴女士也有一个深深的苦恼,女儿似乎很霸道,在家里在幼儿园里都很任性。最让吴女士不堪的是,不管在什么场合,女儿一不高兴了或者生气了,就会打她,有的时候揪耳朵,有的时候扯她的头发。在乘坐地铁的时候,吴女士把女儿抱在怀里,女儿就把妈妈的脸当玩具,这让吴女士很是尴尬。吴女士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自己造成的。他们在家里太宠爱孩子了,造成了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会顾及妈妈的感受。吴女士以为爱就是孩子成长所需的唯一营养,却不知道太多的爱可能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更加封闭的空间里,对培养孩子和他人的互动关系非常不利。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父母对孩子的关注适度就好,过度关注孩子,比如过度宠溺孩子、过于担心孩子等,反而容易给孩子带来压力,造成孩子的心理异变。父母应该把心放宽松些,开阔视野,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
父母关注孩子,在父母看来这是无私的奉献,在孩子看来却是无形的压力。有时候父母说孩子自私,不理解他们,其实父母也是自私的,也不理解孩子。父母不知道,过高的压力只会让孩子产生疑虑心理和依赖心理,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蒙台梭利博士把孩子的心灵比喻为心灵胚胎,她说:“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尽管儿童当时并没有表现出来,而且他也必须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秘密地去完善这种精神生活。既然儿童是个谜,需要时间秘密地去完善他们自己,空间对他们来说就是必不可少的。”这里,蒙台梭利博士谈的是有关成长空间的问题。
中国的父母对成长空间的理解过于狭窄,他们将之机械地理解为生活的空间,是衣食住行和学习的处所。而且,中国的父母认为这个空间既然是他们为孩子提供的,他们就是主人,可以理所当然地行使完全的权利。
因此,他们在这个空间中尽可能地干涉孩子的一切。现在的孩子一般比较早熟,七八岁的孩子就会用妈妈的QQ跟妈妈的朋友视频聊天,还经常说出一些“大人话”,孩子过于早熟的心理,让父母变得神经兮兮的。当孩子年龄再大一些,父母就会表现出让孩子不能忍受的行为。例如孩子记日记,他们无视隐私想方设法要偷看;孩子接电话,他们也偷听;孩子上QQ,他们冒充陌生人加孩子为好友。这名义上是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实质上这种关注已经变质,带有克格勃密探的性质。
在这种前提下,父母的一切示爱行为在孩子眼里都带有可疑的动机,使得每次沟通都障碍重重,达不到沟通效果。
过度的干涉压缩了孩子的成长空间。很多心理学家已经对现存的家庭教育提出了质疑。他们反思父母和家庭环境在孩子心理发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发现父母扮演的并不是成功的心理医生,家庭也不复是孩子最感到安全的地方。这些都是由父母的过度关注造成的。当孩子迫不得已另铸空间的时候,他的心理可能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父母应该控制自己对孩子的关注程度,过度关注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作为父母而言,需要好好反思一下并深刻地认识到:给孩子更好的爱,而不是全部的爱。
专家支招
父母对孩子的爱很容易泛滥。心理学家指出,孩子身上出现的诸多性格缺陷和心理疾病,父母不适度的爱是最大的诱因。溺爱或者宠爱过度,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加快了孩子性格缺陷或心理不足的形成速度。所以,父母一定要遵循适度原则,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倾注了满心的爱反而收获的是苦果,这恐怕是为人父母者最大的不幸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45767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