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儿科专家在临床中发现,许多貌似真知灼见的育儿常识往往是错误的。下面举出一些例子,也许可以帮助你走出这些“误区”。
一、母乳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因此哺乳期越长越好。
母乳喂养确实是对孩子尤其是六个月以内的婴儿的生长发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哺乳期过长对小儿的生长发育不利。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日渐长大,对营养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原本母乳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糖以及其它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已远远不能满足小儿的营养需要。
同时母乳的分泌量以及营养价值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减低。加外,哺乳期过长而不添加其它辅助食物,易导致小儿“唯奶是食、非奶不吃”,结果造成营养不良。一般来说,哺乳期最短不能少于六个月,而以十至十二个月为合适,最长不应超过一岁半。
二、小儿体温高于或低于37℃则表示小儿生病了。
婴幼儿由于其体温调节机制尚未建立或机制尚不完善,因此在一天二十四小时中体温较成人变化大。通常小儿在清晨的体温会低一些,傍晚的体温会高一些。另外,在哺乳、喂食后,哭闹、玩耍或被拥抱时间过长时,体温都会有所升高,有时甚至高达38.3℃,这些都可以是正常的。测体温时,肛门36至37.7℃,口含35.5至37.2℃仍然属于正常的范围。由此可见,不能一概认为体温高于或低于37℃就是生病了。当然,如果是体温持续上升,同时伴有其它症状出现,则应就诊。
三、小儿肥胖意味着强壮,因此小儿吃得越多越好。
其实,肥胖和强壮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强壮是指在合理营养情况下小儿长得精神饱满、红润结实,而肥胖则是营养过剩的一种表现。营养过剩导致肥胖对小儿的健康是一种潜伏的危机。一醒即吃,吃饱即睡,卧床多于活动,动辄进补,小儿稍不愉快则巧克力、宝宝康、赖氨酸、人参蜂王浆等等侍候,导致小儿自身生理节律和免疫功能得不到合理调节,虚而胖之,抵抗力减弱,疾病也就接踵而至。小儿从小就开始发胖,成年后患糖尿并高血压、冠心病的机会比健壮小儿大得多。因此合理的饮食、合理的膳食结构、合理的营养是小儿健康成长的保证。
四、小孩活动过多就是患了“多动症”。
现代某些家庭对小孩的重视甚至溺爱,往往使小孩较活泼天真。但是有些父母见到小孩活泼好动说认为患了“小儿多动症”,这是错误的。应该提出的是,“多动症”也叫“注意力不集中症”,这是需要通过小儿科医生或小儿精神科医生检查才能确诊的,而不能简单认为活动过多就是“多动症”。“多动症”多采用综合治疗,包括引导教育、药物治疗等,而一般的小孩活动过多,则不需要药物治疗,而重在引导说服。
五、儿童夜间磨牙说明肚子里有寄生虫。
许多人认为小孩夜间磨牙是因为肠道内有寄生虫,因此吃药驱虫,其结果却往往是徙劳无益,有时甚至导致药物反应和营养不良。事实上,夜间磨牙是由于儿童处在乳恒牙更替阶须,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颌畸形、上下牙齿咬合关系不顺所致。
有时也由于情绪不稳或精神受刺激所致,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尝尝与寄生虫病无关。
12月1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所公布了“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与营养状况”调查,其数据显示,尽管从1992年至今,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下降了55%,但他们的营养不良状况仍不容忽视。
体重不应成为判断生长迟缓的唯一指标
对婴幼儿来说,体重可以算是衡量孩子生长好坏的重要指标,因为太小的他们,甚至用不上“身高”一词。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说,低体重和生长迟缓就自然而然成了对等关系。
冬季,调整宝宝体重
然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顾问陈春明研究员却指出,低体重和生长迟缓所反映的问题有很大差别。且生长迟缓的出现早于低体重,如仅以低体重作为衡量指标,就很可能遗漏生长迟缓的问题,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因此,身高需要作为衡量孩子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陈春明说,身高的发育主要取决于辅食的质量,所以正确添加辅食应该成为家长们重视的问题。
辅食与母乳同等重要
必须承认,不论是在营养素的种类,或是营养素的配比上,母乳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强调母乳喂养并不意味着忽视辅食添加。
陈春明指出,事实上,辅食与母乳同等重要。孩子从6个月大开始,母乳提供的营养就已经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了。因此及时给婴幼儿添加辅食,才是改善其营养状况的根本所在。
添加辅食别太复杂
添加辅食虽有学问,但却没必要搞得太复杂。陈春明认为,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多喝牛奶,多吃鸡蛋和动物性食品,以补充他们最缺乏的蛋白质,最好能保证每天至少一个鸡蛋。此外,蔬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也需要从孩子6个月大时开始吃,菜末、小叶子蔬菜都是不错的选择。
为了避免孩子对某种口味厌倦,家长需要常常变换辅食做法,或在其中混上一些其他调味剂,以便于孩子接受。
那么,辅食到底喂多少合适?陈春明说,孩子一开始能吃多少就喂多少,只要孩子吃饱了,需要的能量也就够了。并且家长不用担心孩子发胖,因为只要是坚持母乳喂养的孩子,都有自动调节食欲的本能,不会过量。
不过,陈春明提醒说,给孩子添加辅食最应该注意的是铁元素的补充。在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中,铁元素的吸收率低,因此最好选择铁强化食品,或专门买些营养补充剂。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46526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