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重复练习??快乐的心灵之旅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智力开发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重复练习是孩子们快乐的心灵之旅,家长和教师是这个旅程的导游。

  做家长的可能会发现,孩子在小的时候,总是喜欢重复做同一件事情。我的女儿萌萌2岁多的时候,有大约3个月的时间,每次阅读时间只让我讲同一个故事《小红帽》,而且一个字都不能改动,哪怕是少一个“的”也会立刻被她纠正过来。朋友的儿子今年4岁了,每天都举着自己心中的英雄奥特曼,嘴里像鼓风机一样发出声响,双手“指挥”着奥特曼战斗。

  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记录过这样一段观察日记:一个大约3岁的小女孩不停地把一些圆柱体放进容器中,然后又从容器中取出。小女孩聚精会神地重复了42遍才停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她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加速度或提高灵敏度。而且蒙氏还以其细致入微的方式描述了孩子们的变化:“每当孩子经历过这种体验之后。他们就像经过休整的人,充满着活力,仿佛感受到某种极大的惊喜。”

  每一次重复,每一次都触摸惊喜

  为什么年幼的孩子如此喜欢不断地重复呢?

  首先,这是由他们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的。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儿童最初的世界是不能将认识的对象与认识的主体分开的,如果没有与事物的直接接触,那么这个事物的特征在儿童的认识中是不存在的。大约在1岁半左右,儿童知道了外界物体和它们的特征是独立存在的。从此以后,儿童逐步将自己的感受与外部世界的特征区分开来,但是,这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完成,大约从1岁半到十一二岁之间都是一个过渡期。重复练习正是过渡期早期的一种存在状态,它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的一种方式。

  在重复中,儿童的身心与他所重复的对象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他通过也依赖重复时的体验来完成认识事物的目的。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提高,对客体特征进行探究的目的和功能也逐步明确起来,到12岁以后,儿童对外在事物的探究也止于对他们特征的了解。这时重复的现象就越来越少见了。
重复:快乐的心灵之旅
  在重复中,孩子们是全身心地投入,而不是机械地作出反应。他们不厌其烦地给每一位来娃娃家做客的客人端茶送水,煞有介事地用假碗假勺盛满饭菜送到嘴里大声地咀嚼;他们殷勤地为

  “娃娃理发店”的每一位顾客服务,洗头、理发、吹发,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同样的技术与工作。每一次他们都是那么认真,那么投入!从这些孩子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重复的目的不是熟练,而是体验,重复的乐趣不在结果,而在过程。这些年幼的孩子从不断地重复中认识了外在世界,与此同时,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获得了满足。

  在重复中拓展认识空间

  父母在孩子的重复活动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我认为应视重复阶段而定。在孩子对某件事物产生重复练习兴趣的初期,宜采取不干涉,任其自发探究的态度,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习得,去体验,在获得认知和体验满足的同时,重复对象的特征也逐步清晰起来。而在中后期,成人应引导孩子在同样的主题下,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现和体验,从而拓展他的认识空间,丰富他的认识体验,与此同时,客体的特征也通过多角度的探究而鲜明地凸现出来。新的主题自然而然地就从中跳跃出来,孩子们也被新鲜的兴趣点所吸引。如我的女儿喜欢听小红帽的故事,我就在她熟悉故事的基础上,和她一起做小红帽,表演小红帽,孩子由此对表演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如喜欢玩汽车的孩子,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看汽车牌号学数学,在书本中寻找有关汽车的资料,认识车型并在生活中指认,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汽车,用积木搭汽车,用废旧的材料制作汽车,通过汽车玩各种角色游戏等等,围绕着有关汽车的活动,孩子获得了多种形式的体验和锻炼,也丰富了他们的认识,提供了多种发展的可能。

  重复练习是孩子们快乐的心灵之旅,家长和教师是这个旅程的导游。如何设计旅游路线,既要尊重游客的兴趣,也要挖掘有益的旅游资源。

  让孩子们成为快乐的旅行者,不在于他看到了多少,而在于他体验到了多少!

  ●南京师范大学柳志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48315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