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型亲子关系
情景一:父母不介意对孩子说“对不起”,每天分享各自遇到的快乐事。
周末,妈妈跟儿子在家看书。
“栋栋,你看,这只小熊多可爱!”还没等儿子反应过来,妈妈又补充一句:“对不起,妈妈打扰你看书了。”
“没关系,我等会就来看你的小熊。”儿子抬起头,表示理解。
5分钟后,妈妈看到儿子合上书本了,才把她刚才觉得好看的小熊递给儿子,两人笑成一团。
讲述人:王艳,媒体从业员 儿子栋栋,5岁半
之前看中央台的一个节目,我记得最深刻的,就是主持人在前半部分总结杨澜的育儿心得:如何跟孩子相处?就是和孩子交朋友。短短一句话,却引发我很多感想。
今年3月,我跟儿子做了一个“平等交易”,我们约定,每晚睡前15分钟,大家都交换当日发生的开心事。开始时,都是由我先说,慢慢引导儿子告诉我他在幼儿园发生的事,后来,一到睡觉时间,他就主动倾诉起来。久而久之,我在平等的交谈中,除了知道他每天发生的事,还知道了他的感受和想法。
试问,如果我不是跟儿子交朋友,他又怎么会把自己的真正想法如此详细地告诉我呢?
师长型亲子关系
情景二:父母继续学习,不断充实,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莹莹:妈妈,为什么大象的鼻子可以吸水,但我们的鼻子不可以吸水呀?
妈妈:……
爸爸:因为大象的鼻子长,我们的鼻子短。 莹莹:那大象怎样吃香蕉的呢?
妈妈:(中气十足地回答)用嘴巴嘛!先用鼻子把香蕉卷起,然后塞进嘴巴。
莹莹:它不用剥皮吗?
爸爸:不用的啦,就这样吃!
莹莹:我也想这样吃,我也想做大象!
爸爸妈妈:……(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哭笑不得。)
讲述人:姚志聪,外企策划人员 女儿莹莹,4岁
女儿可算是我的半个“老师”,她进幼儿园后经常回家表演诗朗诵,还严肃地指出我们的普通话说得不标准,为了不被女儿嘲笑,我们夫妻俩就一丝不苟地按照儿童读物上的拼音进行强化练习。随着女儿背诵的诗歌不断增多,我们的普通话也越来越标准了。
如果说学习普通话是被迫练习,懂得发散性思维想问题则是主动学习了。三四岁的孩子特别爱发问,而且他们的问题都让成人很难回答得圆满,我回答时既不能蒙,又要用她听得懂的词汇。而且每次回答的答案你得记清楚,因为她随时会用你说过的话”教“回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48616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