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并不富裕的现在,改变自身命运,同时为社会创造财富,是应该加以鼓励的,但每个人专长不同,尊重他人的选择,坚持自己的选择,才可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judy1222nn 的回复: (写于9/19/2001 12:07:24 AM)
是啊,那些西方人的确太偏激了。
对伊斯兰教我不想说什么,可是儒教,如果是指孔子的学说,这样的说法真是偏激。念高中的时候狂妄又无知,觉得儒家假大空,抹杀了人的本性,后来全面地看了《论语》,感觉孔子是一个非常可爱,非常人本主义的学者。 当然,我不否认宋代以后的儒教和孔子的初衷有背离。
yangqin 的回复: (写于9/17/2001 1:16:18 PM)
陶渊明为了隐居,不得不去做了一年他最讨厌做的事情——当官,为退隐做好了物质准备,然后才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即便如此,也免不了“为五斗米折腰”。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更是摆脱不了现实的逼迫。当我从校门出来,走进了一条快行道,面临着买房、养育孩子、教育经费、医疗等等问题,可是在中国传统教育下长大的我们,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忌讳的话题,面对着这一切,是如此迷茫,从来不曾在学校或者父母的教诲里得到过理财的建议。
财商,是教育的必选项,而不是可选项。在今天以及明天我们宝宝的时代,这是生存的要求。追求心灵、灵性的人,更必须丰厚的物质基础。没有money,就无法表现你的品位。
我不是一个财迷,我是一个母亲,为了我的孩子才想这个问题。我希望我的宝宝过得幸福。我将尽可能的对他实行财商方面的教育。
另外,对罗伯特.清崎的某些观念,本人也不敢苟同,但他的书确有给人开拓思路、思考不同的生活模式的作用。
周禹睿 的回复: (写于9/17/2001 11:17:33 AM)
我最近刚巧读了《富爸爸,穷爸爸》(电子版),觉得很受启迪,值得一读。虽然不见得马上就认同了文中的观点,但至少它为我提供了新的思路,让我可以重新审视以前毫无争议的“读好书,学好本事,拿高薪,过稳定生活”的理念和生活模式究竟是不是我最想要的。当然,我相信在中国目前的状况下,绝大多数人最终还是会选择“过稳定生活”(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但毕竟我们思考过了,并且知道了另一类人是怎样在生活和奋斗。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我想很小的时候还是应该让他读好书、学好知识,大些再跟他讨论有关理财的话题,多为他提供一些思路,让他自己在生活的磨砺中去选择属于自己的方式。
happyspirit 的回复: (写于9/15/2001 11:54:57 PM)
没有看这本书,不是不能看,是不想看,真的连一丝好奇心都没有。
人生的最高追求应该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哲学家的答案各不一样,何况我们?
喜欢宁静稳定的生活,目前算是达到了目标,不思上进了。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天生是个不能理财的人,打大富翁等游戏连运气都最糟,自认财商低下,呵呵。
从教育而言,我不会让小虫子钻到钱眼里的,但教她具有丰富充实的心灵。
catherineyan 的回复: (写于9/18/2001 9:57:08 AM)
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好像追求的是幸福,而非金钱,贫富并不能代表幸福与否,要看你的欲望有多高。新加坡有一位富商,在前几年的金融危机中,财富大量缩水,只剩300万,痛心之极,跳楼而亡。300万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去结束自己的生命吗?
另,财富的获得,究竟是什么原因得到的?聪明?高学问?勇于冒险?辛勤工作?拥有同样的条件,为什么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值得深思。
臭童妈 的回复: (写于9/17/2001 9:44:37 AM)
不赞同虫子妈妈的看法。我觉得让孩子认识钱并不意味着让他“钻到钱眼儿里”,而是让他更好地能够运用钱这个生活不可缺少,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钱不是万能的,但却是万万不能没有的。”尤其中国日渐向自由经济方向发展,所以如何轻松地使用、投资将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必将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当然,书中所讲的是美国社会的理论和方法,一样可以给我们借鉴,衷心希望你能够读一读这本书!
《富爸爸,穷爸爸》读后感(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48634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