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才几个月的小婴儿坐在婴儿椅上。他的妈妈坐在对面。妈妈双手握着婴儿的小手,正在逗孩子玩儿,看起来十分愉悦。小婴儿被妈妈逗得咯咯发笑,手舞足蹈。突然妈妈沉静下来,一脸漠然。小婴儿看着妈妈,继续叽里咕噜“说”着话,看妈妈没有反应,他一边笑,一边用小手拍打妈妈。妈妈依然一脸漠然。小婴儿再度尝试,想要吸引妈妈的注意,可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于是,他沮丧地哭了起来…
孩子越小,情绪感受力越强
一个才几个月的小婴儿坐在婴儿椅上。他的妈妈坐在对面。妈妈双手握着婴儿的小手,正在逗孩子玩儿,看起来十分愉悦。小婴儿被妈妈逗得咯咯发笑,手舞足蹈。突然妈妈沉静下来,一脸漠然。小婴儿看着妈妈,继续叽里咕噜“说”着话,看妈妈没有反应,他一边笑,一边用小手拍打妈妈。妈妈依然一脸漠然。小婴儿再度尝试,想要吸引妈妈的注意,可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于是,他沮丧地哭了起来。
这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学实验。这个实验表明,即便是几个月的婴儿,他们对妈妈的情绪也有着强烈的感受力。
另一个实验更加神奇。
同样是妈妈与婴儿面对面。首先,妈妈以愉悦的表情向婴儿表达一些愉悦的情绪。婴儿接收到妈妈这种愉悦的情绪,显得十分开心,手舞足蹈,不时咯咯发笑。接着,妈妈改变脸上的表情,表现得很不开心,或者换之以其他负面的表情,但表达的却是一些愉悦的情绪。婴儿依然显得很开心,似乎看得出妈妈的表情与真实的情绪有反差,认为这很滑稽,并作出了积极的回应。之后,妈妈再度变换表情,装出一副笑脸,去表达一些负面的情绪。婴儿看到妈妈的笑脸,显得很困惑,继而哭了起来。当妈妈再度以前两种方式跟婴儿互动时,他又表现得很开心。最后一个环节,妈妈以负面的表情表达负面的情绪,婴儿立刻又哭了起来。实验的结果呈现出惊人的一致,婴儿总是能揭开妈妈虚假的表情面具,敏锐地察觉到妈妈真实的情绪,并以咯咯发笑、手舞足蹈等积极的方式回应妈妈那些积极的情绪,以哭等方式回应妈妈的负面情绪。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婴儿对他人的情绪有着非常好的感受力,并且在接受外界信息时,他会忽略表情,呈现情绪优先的特点。
出于好奇,很多家长私下也作过同样的尝试。结果发现,越小的孩子,对情绪的感受力越强,越大的孩子,越容易被表象所蒙蔽。孩子的这个特点,可以解释我们育儿过程中面临的很多困惑。
相信不少爸爸妈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耐着性子给孩子讲半天道理,他不仅不听,反而变本加厉挑战自己的极限,非要等到爸爸妈妈失去耐性,大光其火,他才意识到爸爸妈妈是动真格的,变得老实起来。这样的因果关系很容易给爸爸妈妈一个假象,以为爆发情绪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于是,我们可能会更多地依赖这种方式去解决问题。结果是,孩子的挑战不断升级,爸爸妈妈爆发的力度也随之升级,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如果我们试着走进孩子的内心,就会发现,孩子之所以无视我们“耐着性子”跟他沟通的事实,“故意”挑战我们的极限,问题恰恰就出在“耐着性子”这四个字上。倘若有摄影师跟随我们拍摄,事后再回放我们与孩子交流的镜头,我们一定会发现,当我们“耐着性子”去说服孩子的时候,每一张“耐着性子”的脸上都隐藏着急躁、焦虑、不耐烦甚至愤怒等情绪。尽管我们试图隐藏这些信息,并自以为隐藏得很严密,但是我们身体各部位的肌肉,说话时的语气、语调、音量、肢体语言及我们自己都难以察觉的感受等,总会不经意间泄露秘密。而孩子往往会忽略我们那张“耐着性子”的好脸,直奔主题,透视我们内在的情绪,并受我们情绪的左右,产生恐慌、焦虑、委屈、愤怒等情绪。一旦这些情绪产生,孩子就很容易受这些情绪支配,失去安全感。为了重获安全感,他们不得不变本加厉去试探爸爸妈妈,“故意”挑战我们的极限。这就是我们“耐着性子”给孩子讲道理,而孩子并不领情的真正原因。
记得有一次,会所来了一个3岁多的孩子。上完课后,小家伙非要留下继续玩儿,不肯跟爸爸妈妈回家。眼看都快1点半了,妈妈“耐着性子”开始做他的思想工作,劝他回去吃午饭,但小家伙不为所动。爸爸妈妈一脸尴尬站在一边,眼看就要按捺不住了。孩子感受到了这种紧张的气氛,但他不想屈服,而是更加强烈地坚持要留下来。最终,亲子对抗升级,孩子倒地撒泼,爸爸妈妈完全没了主张。我走了过去,将孩子抱了起来:
“我知道,你不想回家对不对?”
孩子哽咽着说:“嗯。”
“你还想继续玩儿,对不对?”
“嗯。”
“你也不想吃饭,就想在这里玩儿对不对?”
“嗯。”
看到我理解了他的感受,孩子的情绪略微平稳了些。不过,他还在伤心地哭。我不再与他共情,只是安安静静地抱着孩子,轻轻拍着他的后背,等待他平息下来。过了一会儿,孩子的哭声小了。与此同时,我感觉到一只小手在我的后背上轻轻地拍了起来。他在模仿我的动作。感受到这个动作之后,我意识到这场风暴很快就要平息了。果然,孩子把小脑袋靠在我肩膀上,完全安静下来。看到时机成熟,我温和地对孩子说了一句:“嗯,现在好了,你先跟爸爸妈妈回去吃饭,下次再来玩儿吧。”孩子高兴地点了点头,下了地,开开心心跟着爸爸妈妈走了。
我之所以能成功地解决这个孩子的问题,是因为我平静的表情背后没有隐含其他情绪,孩子从我的脸上读到了安全,从我内在的情绪上也读到安全。我的平静无形中给了他安抚,帮助他更快速地平息下来,并最终听从了我的建议。
我们的情绪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还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这是被很多人忽略了的事实。美国曼彻斯特大学曾作过一个持续3年的研究,涉及169个样本,样本年龄范围在5~10岁之间。这项研究发现,具有较多负面情绪的父母,其子女的患病概率明显偏高,而性格开朗、幸福指数高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患病的概率明显偏低。这表明,父母的不良情绪可能直接影响孩子的免疫系统,使他们更容易受到疾病侵害。因此,养育孩子,我们需要时刻牢记一个原则:哪怕不给孩子一张好脸,也要给孩子一颗“好心”。
父母应该注重自身的幸福指数
既然小婴儿可以敏锐地察觉我们的情绪,那么,提升我们自身的幸福指数,消解我们的负面情绪,就可以提供更多正面能量喂养孩子内心,给他更多美好的回忆,一个快乐的童年。当然,我们不是神,难免会有烦躁的时候。不妨通过一些静心活动来协助自己摆脱这些影响,更积极地生活。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教我一招,屡试不爽。正在读书的爸爸妈妈们也可以尝试一下:微闭双眼,视线集中在鼻子尖,排除一切杂念,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坚持5分钟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实在没有时间,一两分钟也能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如果这时脑袋里有什么想法,请不作评价,随它去,再将注意力带回到呼吸上。
冥想也是让自己的情绪变得平稳起来的好办法。时间不见得要多长,一两分钟也会有效果:闭上双眼,想象你的脚下有一座美丽的楼梯,顺着楼梯走下去,走进一座美丽的花园。那正是你梦想中的花园,有大片的草地,各色的花朵、树木,有流水、土坡,还有你喜欢的小动物……你喜欢什么,就想象里面有什么。走进花园之后,找个地方坐下来,或者干脆躺下来。清风徐来,花香扑鼻,流水潺潺,小鸟在树枝上舞着、唱着……观想着这一切,你自在、喜悦、充满了力量……等到准备好,睁开双眼。你会惊奇地发现,负面情绪不见了,疲累消失了,一切都在神奇地改变。
节选自《别以为你会爱孩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491722.html
相关阅读:
闂備胶绮〃鍛存偋婵犲倴缂氶柛顐ゅ枔閻濆爼鏌eΔ鈧悧濠囷綖閺嶎厽鐓ユ繛鎴炵懅椤e弶绻濋埀顒佸閺夋垶顥濋梺鎼炲劀閸愨晜娈介梺璇叉捣閹虫挸锕㈤柆宥呮瀬閺夊牄鍔庨々鏌ユ煙閻戞ɑ纾荤紒顔芥尵缁辨捇宕橀埡浣轰患闂佽桨闄嶉崐婵嬬嵁鐎n喗鍋い鏍ㄧ椤斿洭姊洪崨濠勬噭闁搞劏鍋愬☉鐢稿焵椤掑嫭鐓熸慨妯煎帶濞呮瑧绱掓潏銊х畼闁归濞€婵$兘鏁傞悾灞稿亾椤曗偓閹嘲鈻庤箛鎾亾婵犳艾纾婚柨婵嗘椤╃兘鏌涘☉鍗炲闁轰讲鏅犻幃璺衡槈閺嵮冾瀱缂傚倸绉靛Λ鍐箠閹捐宸濇い鏃囧Г鐎氳櫕绻涚€涙ḿ鐭嬪ù婊€绮欓崺鈧い鎺嗗亾闁稿﹦鎳撻敃銏ゅ箥椤旀儳宕ュ┑鐐叉濞寸兘鎯屽畝鍕厵缂備焦锚婵啰绱掔捄铏逛粵缂佸矂浜堕崺鍕礃瑜忕粈鈧梺璇插缁嬫帡鏁嬮梺绋款儏缁夊墎鍒掑顑炴椽顢旈崪鍐惞闂備礁鎼悧鍡欑矓鐎涙ɑ鍙忛柣鏂垮悑閺咁剟鎮橀悙璺轰汗闁荤喐绻堥弻鐔煎几椤愩垹濮曞┑鐘亾濞撴埃鍋撴鐐茬Ч閸┾偓妞ゆ帒瀚€氬顭跨捄渚剱缂傚秮鍋撻梻浣瑰缁嬫垶绺介弮鍌滅當濠㈣埖鍔曠粻銉╂煙缁嬪潡顎楁い搴㈡崌閺岋綁鍩¢崗锕€缍婂畷锝堫槻闁崇粯妫冨鎾倷閸忓摜鐭楅梺鑽ゅУ閸斞呭緤婵傜ǹ绠查柕蹇嬪€曡繚闂佺ǹ鏈崙鐟懊洪妶澶嬬厱婵炲棙鍔曢悘鈺傤殽閻愬弶鍠樼€殿喚鏁婚、妤呭磼濠婂啳顔夐梻浣告惈閻楀棝藝閹殿喚鐭撻柛锔诲幐閸嬫挸顫濋浣规嫳婵犲痉銈勫惈闁诡噮鍣i、妯衡攽鐎n偅鐣堕梻浣告惈椤р偓闁瑰嚖鎷�/闂佸搫顦弲婊呮崲閸愵亝鍏滈柤绋跨仛娴溿倖绻濋棃娑掔湅婵炲吋鍔欓弻锝夊Ω閵夈儺浠奸梺鍝ュ仜椤曨參鍩€椤掆偓濠€鍗炩枍閵忋垺顫曟繝闈涚墛鐎氭氨鈧懓瀚妯煎緤濞差亝鈷戞い鎰剁磿缁愭棃鏌涚€n偆澧紒鍌涘浮楠炲棝寮堕幐搴晭 4509422@qq.com 濠电偞鍨堕幐楣冨磻閹惧瓨鍙忛柕鍫濐槹閺咁剟鎮橀悙璺轰汗妞ゅ繗浜槐鎾存媴閸濄儳顔夐梺缁樻惈缁辨洟鍩€椤掆偓濠€閬嶅磿閹寸姵顫曟繝闈涱儏鐎氬銇勯幒鎴濃偓鏄忋亹閺屻儲鍊堕煫鍥ㄦ尰椤ョ娀鏌e┑鍥╂创鐎规洘姘ㄩ幏鐘诲箵閹烘柧鎮i梻鍌氬€哥€氥劑宕愰幋锕€鐒垫い鎺戯攻鐎氾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