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幼儿学英语,父母最大的隐忧就是,孩子还在学中文,如果同时学习另外一个语言,会不会对学母语造成干扰呢?许多父母相信,既然孩子可以自然而然学会国、台语,那么他们应该也可以学会两种语言,不会互相干扰;而且在欧洲一些多语系国家里,孩子同时会说两种以上的语言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另一方面,父母也经常听到许多例子,孩子随父母移居到国外之后,学会当地的语言却忘记母语。所以,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到底会不会互相干扰?如果父母要让幼儿接触英文,应以什么样的态度与方法进行呢?
语言的学习、发展需要环境
一对夫妇在庭院里最好的位置种下一棵本土树苗,但没多久也在院子里种一棵进口树苗。结果,本土树苗因根还没扎稳,就面临进口树苗的争夺成长空间和养分,所以长得不是很好。而另一方面,进口树苗需取得不易的特殊进口肥料,因此长期营养不足,成长速度比本土树苗更缓慢。
语言的学习与发展需环境配合;这两棵树正如孩子的母语和第二语言。就像许多生长在国、台语家庭的小朋友,他们因为有许多接触及使用国、台语的机会,才自然而然学会听、说这两种方言。但是当环境有了变化,其中一种语言的使用率降低之后,孩子对于两种语言的使用能力也会有所消长。学会一个语言后,如果完全抽离使用那个语言的环境,语言能力很快就会退步。
让孩子学双语的先决条件,是环境必须支持双语的发展。但台湾目前并非双语的环境,孩子认识周围世界的主要语言仍是中文,在这样的状况下,除非父母用尽心思去维持一个中英双语的环境,否则要求孩子学会中英双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母语的重要性
从儿童双语学习观点来看,当环境以单语为主时,要在孩子的母语听说能力有一定基础后,再开始“正式学习”第二个语言比较容易见效,否则可能费尽心思却适得其反。
母语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因为语言是我们组织思考及认知学习的工具,透过语言,能认识世界、获取知识。所以,孩子的母语能力会决定他们对世界的认知程度,也会影响他们吸收知识的多寡,因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母语除了对认知发展相当重要外,也是孩子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来源。现在许多幼儿园、补习班强调“No Chinese”,其实是语言学习的一大禁忌。因任何语言的学习绝不应以排斥另外的语言为手段,否则会造成孩子认同上的负面效果。想想看,孩子生活在一个否定他母语的环境里,他可能会认为母语不重要而不想学习,一味地认同新语言而摒弃自己的母语。甚至觉得新语言必然优于自己的母语,于是认为自己及父母等使用这个母语的人都比较次等,连带影响学习信心。
身为父母,千万不可唱和这种贬抑母语的作法,否则不但有可能制造孩子认同的危机与矛盾,更可能剥夺孩子开发认知潜力的机会。
母语基础有助学习第二语言
就像种树苗一样,父母首先要确保本土树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如果有余力再种进口树苗。
母语学得好可帮助孩子学习第二语言,是毋庸置疑的,因学习语言的机制是相同的。孩子学会处理母语,就懂得如何解读语言的规则及分析、归纳、学习的方法。
在学习第二语言时,这些方法便能帮助他们以较快的速度理解这个新的语言。
有位英文老师纳闷地告诉我,班上有个三岁的小朋友老是记不得“rose”这个单字。跟孩子聊天后才发现,原来他连中文里“玫瑰”都还搞不清楚,全部以“花花”统称,当然不可能记得“rose”,因这是不存在的概念。就算记住了,也只是个空洞抽象的名词,完全没有意义。但若孩子先在生活里经验了“玫瑰”这个概念,如姊姊当花童的时候被“玫瑰”刺到了,好痛好痛;妈妈读《小猫玫瑰》给我听,书里面的“花花”就是“玫瑰”;爸爸带我到公园里玩,爸爸说那里的“花花”是“郁金香”不是“玫瑰”。当孩子学到“rose”时,就会记得这个单字,这无关记忆力,而是孩子已“经验过”这个单字,在母语里获得的经验帮助他更快理解这个新的语言单字。
幼儿以学母语为主,学外语为辅
但若因此推论孩子上小学前不应接触其它语言,不免因噎废食。在孩子语言学习上,有机会接触不同语言是件好事,因可给他们更多刺激。但要注意接触的方式是否自然且合乎身心成长程度。
对孩子而言,母语仍然是认识这个世界的主要工具。因此对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应让他们有充分时间学中文,至于学英文或任何外语,则不要期待立刻见效。只要让孩子每天接触英文,如听故事、玩字卡或看录像带,孩子就能养成学习英文的兴趣和习惯。
(作者为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阅读及语文教育领导学硕士)
您对孩子学英文有什么问题与疑惑呢?或是您有宝贵的经验愿意与我们分享?欢迎赐复,提出您的看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49340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