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9月16日在北京“外交学院论坛”上指出,中国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并非一无是处,美国的启发式教育也非一好百好,两种教育方法应该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点,才有利于年轻人的成长。他是在作题为《归根的反思》演讲后回答现场听众提问时说这番话的。
杨振宁认为,美国的科学和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顶尖人才,但据此下结论说美国的教育模式是最好的,这是基本的错误。他指出,中国传统教育注重灌输式,美国教育注重启发式,这两种教育方法孰优孰劣,不应抽象地、而应具体地回答,也就是说,要看在现有的情形下,哪个更好。他认为,在中国现有状况下,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中国式教育更好,因为它可以使50%%—80%%的人中规中矩地学到很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对他们自己、对社会都有好处。而在美国则比较放任,50%%-80%%的年轻人常常念得乱七八糟,难以成才;但为什么美国式教育显得很成功呢?在于它对非常聪明的人,给予极大的自由度,而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经过美国社会制度的鼓励,经过风险投资的成功运转,给美国社会、给人类创造出很大财富。所以杨振宁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应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好处,把它坚持和发扬下去;同时又吸取美国教育的长处,在大学和研究院中,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规矩放松一些,不要限制得太死,以利于这些特别有才干的人在社会上尽早发挥才智。
同《归根的反思》主题演讲一样,杨振宁的答问也是“大跨度的”,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的这一评价得到了现场数百名听众的认同。杨振宁在回答“生活中涉古猎今、博学多览对物理学研究有什么作用”的问题时,有趣地把他的博学称为“东看看、西看看”,他说,并不是所有的东看看、西看看都有助于专业研究,但“我在物理学领域也是东看看、西看看的”,因为今天物理学已经是一门很宽广的学问,包括很多不同方向。而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下,通常希望学生很快走到专的路上去,不大赞成让学生东看西看,这个办法有缺点。他举例说,一个演讲,和你的专业方向不一致,也应该去听;有人说,听了没用处,因为听不懂。“我说很多时候我也听不懂,但一次听不懂,过半年再听一个类似的演讲,再过半年又听一个类似的演讲,三次不完全懂的演讲加起来,我就懂了一些”,他把这叫做“渗透式教育”、“渗透式学习法”,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他建议,在当今每一领域都非常宽广、跨学科研究非常普遍的情况下,每一个同学都宜于东看看、西看看,即使超出了专业范围之外,也有好处,对于人生的乐趣,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会多一些认识。
杨振宁还以自己年轻时选择了新兴的高能物理领域为例,谈到“一个正在开始的领域,一个年轻人走进去,是一件最幸运的事,因为你可以跟这个领域一起成长,可以说是遍地黄金”。他这样告诫后学:一生发展最重要的是选择方向,应该是今后五年十年大有发展的,而不是已到强弩之末的。他庆幸自己当初“恰巧”碰到一个大发展的领域,对于以后的成就,有着最重要的影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0177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