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把好孩子逼成坏孩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育儿知识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本来愿意和小妹妹分享玩具的哥哥怎么就突然就推开小妹妹了?本来好好做游戏的宝宝怎么变成了霸住玩具不还的“小捣蛋”了?孩子还是那个好孩子,只因家长做了这几点不该做的事情……

从愿分享到小气鬼

《“大的要让小的”真的天经地义吗?》文章后面跟了这样一条留言:

我带16个月的女儿去探望一好友,她有个2岁4个月的儿子。刚进门,小哥哥就拿各种各样的玩具出来给我女儿玩,朋友一家大人都很惊奇地说平时其他小朋友来时,他都是在护着自己的玩具。后来小哥哥想玩那些正在我女手上的玩具时,他的家长就不停地说:“给妹妹玩,妹妹小,妹妹是客人。”小哥哥不干,后来家长就发展成:“我爱妹妹不爱你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小哥哥觉得委屈了,于是推开妹妹,后来就找着机会就打妹妹。大人一看火了,就开始打小哥哥。

本来是个喜欢和妹妹分享的可爱哥哥,却硬生生被家长逼成了“自私”、“小气”、“打人”、“不讲道理”的坏男孩!

从乖宝宝到“troublemaker”

当指导师时,有个2岁的男孩天天每次上课都非常配合:拿乐器时会先给妈妈递过去,还乐器的时候很积极,还会轻轻放回框里。

但就是这样一个星级宝宝,有天上课却突然变得很不可理喻:第一个环节结束了小朋友们都来还纱巾,唯独他死死抱住。我以为他是因为特喜欢没玩够,就告诉妈妈给他一点时间等他玩够了再还。这时有个女孩不经意走过他身边,他竟然像小野兽一样瞪着眼睛盯着对方,双手死死抱住纱巾,看样子生怕对方抢走,这个女孩看这架势识趣地走开了。

突然另一个男孩一把抓住了他的纱巾,天天死死拽着纱巾同时放声大叫“我的!我的!”,好像男孩抢的是他珍爱的宝贝!我赶紧停下讲课:“天天今天特别喜欢纱巾,请各位家长引导好自己的宝宝,尽量给天天一个空间”。课程有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会有发一些小乐器,每个环节结束都要归还乐器,但天天不还,到下课的时候小朋友都走了,就留下天天死死抱着一大堆乐器和那条纱巾。

这是怎么了?上课如此乖巧地宝宝怎么变得这么“霸道”“不守规矩”了呢?后来和妈妈交流才明白了原因:

“那天他带着新买的小车在小区里玩,别的小朋友也想玩他的车,他不肯,后来他去玩沙子了我觉得他都不玩了就给别的小朋友玩了一下,要不然我们家长之间都很熟,不给别人玩别人就会觉得我们很自私。没想到后来他沙子也不玩了,死死拽着车子,还使劲哭,会是这个原因吗?”

上面两个都是2岁多的孩子,正处于构建自我的阶段,他们通过“不分享自己的玩具”来感受什么是“我的”,经由这种“不分享”,孩子感受到“哦,我自己的东西我自己能说了算,原来我那么有力量啊!我长大了!”一次又一次的占有后,孩子才能将这种“我的”感觉不断内化,最终形成一种成长后的力量。这种力量会将他送往另一个高度:分享!

所以当我们看到某个孩子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的时候,他并不是道德上的“大方”,而是他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占有”,现在他已经进入生命的另一个更高阶段,是成长后的一种表现。

但是孩子享受占有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们会遭到各种阻挠:你是大孩子,你得让着小的!我们家长间都这么熟了,你不分享我会很没面子的!

第二个案例中的妈妈接受了建议:从当时开始,没有天天的允许,妈妈不强迫分享他的任何玩具!用妈妈的话说“孩子已经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家长面子就摆一边吧!”

第二周来上课,快到还乐器的环节我心里就开始打鼓:天天会怎样呢?一旦出现上周的状况我是不是又要做些什么呢……万万没想到,天天不但很快还了乐器,还像原来一样把妈妈的乐器也放回了框里。

家长一个小小的改变,孩子又能回归生命既定的方式自我成长。

第一个案例中的小男孩就没有那么幸运。如果他的家长不做出改变,继续用“我不喜欢你了”来要挟他把玩具分享出去,这样可能会导致孩子只停留在如何去拥有“我的”本身上,就不能获得占有东西背后的意识。

通过占有某个东西,来获得安全感。但这种安全感是暂时的、虚幻的,所以他就得不停地占有来感受这种安全感,人就被物质锁定了。

很多成人依旧停留在这个阶段。他们把这种安全感依然放在对外在事物的拥有上,并在同一层面上不断延伸着这种拥有:我要有iPhone6s,我要爱马仕,我要坐在宝马里哭,我要和土豪交朋友……

只有打破这种固结,人才能突破这种固结,往自我往更高一个层次发展,人才能不被物质所困,寻找到真正对自己重要的东西:家庭、事业、使命……

孩子如此,我们亦需“三省吾身”:我是否也有某个固结的阶段需要突破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0268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