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年级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参加社会活动的范围广了,抽象思维的能力发展起来了,有条件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在方法上,要更多地着重于启发他们的自觉性。
中年级儿童已经初步具有了最基本的自学能力。同时,他们的兴趣已开始分化,独立性逐渐增强。因此在学习动机上,开始出现课内,课外学习兴趣的矛盾,另一方面,中午级的学生已不再象低年级的学生那样把老师的话奉为金科玉律,在学习上也有了初步的自己的想法。所以在对他们进行学习动机的教育时,不仅要让他们对学习结果的重要性和学习的社会意义有感性的体验,而且要帮助他们初步理解其中的道理。例如,中年级儿童有的已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对课外读物很感兴趣,而对语文课却不重视。
上语文课不听讲而去看故事书。他们的兴趣是集中在书中的故事情节上,根本没有考虑学习其中的语文知识。有的老师对这类学生虽然也进行了重视学习结果和学习的社会意义的教育,设法让他们获得这方面的,感性体验,但是没有考虑中年级学生的具体特点,没有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所以往往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有的教师甚至采取粗暴地没收儿童所看的课外书籍的办法,以致儿童更不听语文教师的话,更不愿意学习语文。
有经验的教师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办法,他同儿童讨论所读课外书籍的内容,给学生指出由于语文知识的缺乏,并没有真正懂得所读课外书籍的重要内容和意义。使学生明白了只有学好有关的语文知识,才能读懂更多的书。这样,把学生的课内、课外的学习兴趣结合起来,并且联系这…点说明,不掌握语文知识,会理解错文章的意义,将来在为人民服务中会出错误,甚至造成损失的道理。这样对儿童进行教育,就有助于提高儿童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加自觉地学好语文。
高年级儿童的学习动机除了具有中年级儿童的各种心理因素以外,特别应该把重视学习结果与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提高到初步理想的水平。理想在高年级儿童的学习动机中处于核心的地位,起着最重要的作用。高年级儿童对于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物,已经开始有了种种的想象,加上学习兴趣的更加分化,能力的发展也各有特点,表现在学习,动机上,如果引导不好容易产生流于幻想、学习偏废等。《园丁之歌》中所描写的陶利,他是有理想的孩子,但不认识理想的实现需要有坚实的知识基础,以至不想学习文,化知识,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另外一种情况,是有的学生偏爱一门学科,不理解有关基础知识的重要性。针对学生中的这些问题和特点,要教育儿童把理想和现实联系起来,从现在做起,从基础知识学起,用艰苦的学习为实现理想创造条件。对于单是偏爱某一门学科的儿童,要给他们指出学好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使他们在知识和技能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另外,组织高年级儿童阅读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故事,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也会起一定的作用。
对高年级儿童中单纯为了追求个人的虚荣而学习,单纯追求为个人将来的待遇享受而学习的不良动机,也必须通过经常进行革命理想的教育来加以纠正。
高年级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有很大提高,发展他们对智力过程的兴趣成为极其重要的方面。不论在数学运算解题过程或是对文章中的逻辑推理,都可以激发和培养他们对智力活动的兴趣。一旦培养起儿童对智力活动过程的兴趣,就会成为他们强有力的学习动机。
以上所说的从学习表面形式的新颖有趣到重视学习结果,再进而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使理想与学习知识相结合,最后形成对智力活动本身的兴趣。这些都是有关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培养中的几种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逐渐发展的一般进程(不是绝对的)。这些因素与进程在儿童身上如何起作用,如何发展和培养,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实行具体对待。而且这几种心理因素在形成和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中也不是孤立的,不能离开实际空谈培养,必须落实到每一个科目、每一堂课。
北京景山学校方碧辉老师善于调动儿童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就是把前面所讲的几种心理因素结合起来,落实到外语教学的好例子。她的情景教学效果好,正是使儿童对学习过程方式本身以及对智力活动过程感兴趣;她带领儿童访问国际列车段和国际旅行社,就是使学生了解学习外语的目的性和社会意义。
学习动机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形成的,必须长期培养。哪个教师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他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重视儿童学习动机的培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0280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