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孩子默默地点点头,从眼神里,我看到了他们的意志和决心。我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爱如同孩子成长中的推动器,不断把孩子从一个高度推向另一个高度。
有人说:父爱如山,涵养水土,遮挡风雨,沉稳地立在那里,把孩子托起来看世界;母爱如水,处处环绕,精心滋润,有一种动态的美感;父爱母爱融合起来,真山真水出真人。
家庭生态好,一定会培育出好孩子。假如山是荒芜的,水是污染的,那么,穷山恶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吗?
在我们的家庭里,这种父爱、母爱始终伴随着孩子成长的过程,它如同孩子成长中的推动器,不断把孩子从一个高度推向另一个高度。
现在,一提到要艰苦奋斗,似乎都成了笑话。听说有位老军人到一所学校去讲传统:“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结果引来全场哄堂大笑!当他讲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啃草根时,一位同学十分愕然地问:“红军怎么这么傻啊?为什么不知道问妈妈要钱多买些汉堡包呢?”
有些家长听了不以为然,还说什么“现在条件好了,家里有钱,就是不能让孩子受苦”之类的话。我认为,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艰苦奋斗的思想仍然不能丢。
我的大儿子要到福州大学就读,临行前,我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心里老是想着,孩子要独自远行,去一个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差异很大的地方,能适应吗?同时也担心,南方城市比较开放,生活水平高,孩子只身远离家门,他能管住自己吗?
临行的前几天,我一下班就往家里赶,精心给孩子打点行装,东西带少了怕不够用,带多了又怕路上拖累,结果总是拿起来又放下,放下又拿起……
我边收拾东西,边叮嘱孩子:“到学校后,要尽快适应环境,和同学比学习、比上进,不能比着玩、比吃穿、比花钱。”讲着讲着,又讲到自己过去上高中时的难处:学校离家一百多里,经常买不起车票,来回靠步行,一走就是十几个小时;每天的伙食费两毛多,有时实在拿不出来,只好饿着肚子上课……
孩子很认真地听着,并不觉得母亲?嗦。此刻,他比以前更能理解自己的母亲,自从决定离家读书的那天起,一下子成熟了许多。
孩子到大学后,认真按照我说的去做。很快,第一学期结束了,孩子乘火车还没有到家,老师就打来了电话,询问家庭经济情况,当她得知我们家庭条件还比较宽裕时,禁不住连连称赞:“真为你高兴啊,教出了个这么好的儿子!孩子真懂事,学习刻苦,对自己要求严格,特别是生活很俭朴。回去后,你要劝他吃好,别弄垮了身体。”
原来,孩子在校期间,每月的花费包括吃饭在内,从不超过350元。老师和同学都以为他是家庭贫困呢!
2000年,我的大儿子本科毕业,是继续求学深造,还是工作就业,成为我们家一个新的难题。孩子的前途,家长不便硬性帮孩子做决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可是,孩子常常表现得很茫然。小儿子这时正读大学二年级,竞争很激烈,压力又大,也很是烦躁。两个孩子又到了需要帮一把的关键时刻,这就要考验家长的勇气与智慧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0728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