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飞速发展,国外幼儿看护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本文介绍国外幼儿看护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以期能给国内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一些启发。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幼儿看护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70年代,研究者集中关注的是母亲看护和非母亲看护的比较。这种研究的起因是女权运动在西方开展,越来越多的母亲外出工作。“母亲外出工作会对婴儿造成多大伤害”是幼儿看护研究者所关心的话题。此时研究者尚没有考虑幼儿看护的类型、质量及家庭因素对幼儿看护的影响等。第二个阶段是在80年代,由于母亲外出工作已不再是有争论的话题,研究者们开始评估幼儿看护机构(如托儿所、幼儿园等)对幼儿看护质量的影响,也就是说他们开始关注幼儿看护质量。第三阶段是在90年代。这一阶段幼儿看护的研究工作更加深入了。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幼儿的整个身心发展状况,并综合考察对幼儿看护有影响的各种因素。下面着重介绍第三阶段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一、家庭因素对幼儿看护的影响
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家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家人对幼儿的漫不经心或不适当的看护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极坏的影响,这一点已经得到许多研究及实际经验的证实。现在的幼儿看护研究者不仅关注父母亲的个性、经济收入、感情质量、受教育程度及对幼儿教育的态度等,还关注在幼儿的成长环境中家庭其他成员对幼儿看护的影响。在家庭因素中对幼儿影响最明显的是家庭关系,良好、稳定、和谐的家庭关系会使幼儿有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以及更强的责任心。影响幼儿看护的另一个重要家庭因素是母亲,通常母亲与幼儿的接触最多,与幼儿的感情交流也最频繁、最直接,因而对幼儿的影响最大。研究者从母亲的个性、文化修养、身体状况、婚姻生活质量以及母亲对幼儿的态度、单身还是再婚、是否外出工作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幼儿看护的影响。研究表明,母亲的身体状况、婚姻生活质量以及是否为单身这三个因素对幼儿看护的影响最为明显。母亲情绪不稳定、低落、抑郁等会使幼儿产生不安全感,从而导致幼儿不易与人相处。另外有纵向研究表明,母亲的长期抑郁会导致幼儿的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单身母亲由于本身缺少生活及情感上的稳定感,对幼儿看护的态度也会有很大的波动。如果幼儿长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情感环境中,他们的个性及情感发展都将受到很大的消极影响。最新研究发现,母亲外出工作并不影响对幼儿的看护,只要母亲能抽出时间来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
二、幼儿看护机构对幼儿的影响
由幼儿看护机构照顾幼儿是非母亲看护的主要方式之一。看护机构对幼儿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衡量幼儿看护机构的看护质量可以有很多标准,但最基本的标准是能否满足幼儿的健康和安全要求。另外,是否有足够适龄的看护人员、看护人员与幼儿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是否有不断发展的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和需要的课程、是否有充足的室内外空间等因素也是衡量幼儿看护机构质量的标准。研究表明,幼儿看护机构中最主要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看护人员,二是看护机构的管理。看护人员和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幼儿社会行为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处于良好的关系中的幼儿,能较好地与自己的同龄人相处,并表现出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在进入学校后,这些孩子会有更多的朋友,有更强的领导才能和吸引力。研究表明,这种良好关系的确立取决于看护人员是否经过特殊的职业训练,能否及时地对幼儿的需要及行为作出恰当的反应。看护机构除了要对看护人员、场所及课程等作出合理的安排外,还必须加强对整个机构的管理,这种管理包括将幼儿按年龄分组看护,看护的人数要适中,看护人员要相对稳定,看护人员的心理素质、精神状况要符合要求等等。由于看护机构对幼儿的社会化及行为道德规范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对幼儿看护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三、家庭聘请的看护者对幼儿的影响
研究发现,聘请家庭看护者来照顾幼儿,可以减少陌生环境给孩子带来的不适应,在家看护的幼儿不分明确的年龄组别,也没有统一安排的课程,幼儿活动的余地很大,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花费更多的时间。另外,在家庭中由于幼儿不多,看护者与幼儿有更多交流的可能,幼儿可以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在这种条件下,幼儿很少表露出不合作行为,并能从看护者的语言激励中获得动力。但由于家庭聘请的看护者一般没有经过正规的职业训练,大多数只能进行一般性的照料,幼儿缺少真正的教育。与进入幼儿看护机构的幼儿相比,家庭看护的幼儿探索行为较少,社会适应能力、领导才能及组织能力、使用精神等都比较差。这些研究表明,家庭聘请的看护者并不能给幼儿提供良好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条件。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0739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