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我们认为,对幼儿来说,知识是“追”来的。“追星”、“追根”、“追问”,不管追什么,一个“追”字都蕴涵着情不自禁的主动和积极全面的投入。如果家长能放手让孩子去“追”知识,孩子兴趣盎然,家长也没有疲于应付的苦恼,何乐而不为呢?
在多多很小的时候,妈妈在前边比划着手指,一边走,一边对他说:“虫虫、虫虫飞”。
多多听着妈妈的声音,学着妈妈的动作,跟在妈妈的后面晃动着手臂说:“虫虫、虫虫飞。”这样反复的学了几次,很快,小多多就学会了这个好玩的游戏。
这一天,爸爸正坐在桌前支着双手思考问题,多多见爸爸一副不开心的模样,于是就爬到爸爸的身上,用力掰开爸爸的两只大手,天真烂漫地说:“虫虫、虫虫飞。”一家人看到多多认真的样子,被他的可爱逗得前仰后合。
当咿呀学语的孩子模仿母亲的口型发出“妈妈”的音节时,孩子的学习就这样开始了。多多就是这样追着爸爸妈妈,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很多知识。
有的家长朋友总是觉得家庭教育里面好像有什么秘密,或者孩子的学习有什么法宝,只要获得那些法宝,找到那些秘密,家庭教育就可以一劳永逸,孩子的学习也可以一日千里,这都是不切实际,说得严重一点,是不负责任的想法。实际上,家长的潜移默化是最有效果的教育,孩子的很多知识都是在家长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学来的。
有的家长专门抽出时间,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地教育孩子,结果搞得气氛很紧张,孩子只顾看家长的脸色,没有心思学习知识,孩子的心不在焉又使得家长很恼火,结果肯定是不欢而散。我们把这种教育方法叫做“板脸型”。另外一些家长也专门抽出时间来教育孩子,也很注意方式方法,教育的效果也还不错,但是,在平常的时间,自己却表现得懒懒散散,对孩子的问题爱理不理,不知不觉使孩子碰了一鼻子灰,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失去对家长的亲和和信任,那些专门的教育也就形同虚设了。我们把这种教育方法叫做“变脸型”。“虫虫飞”这个小游戏当中,多多不仅知道了“虫虫要飞”这样的知识,而且体会到了“飞”的过程,他自己兴趣盎然,也使家长获得了意外的愉快。像这样孩子跟在家长后面主动学习,并且能够给与家长积极反馈的过程,这样的教育方法叫做“自然型,”正是自主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案例:
正月初六,天气很晴朗,吃过中午饭,爸爸、妈妈带着多多去天安门广场玩,快到广场的东口时,多多忽然挣脱爸爸的手,跑向历史博物馆的北墙下面,一边招呼:“爸爸,妈妈快来看呀,这么多的小黄花花、小红花花。”
爸爸、妈妈有些纳闷,以为多多又在和自己开玩笑,但转过头去一看。在东长安街的南边,靠近历史博物馆北墙下的草坪上,黄黄的花朵,有的绽放,有的初生,底下是嫩绿的叶子,布满了树枝。特别是枝头的几朵嫩嫩的花朵,像是羞答答地探出头的小姑娘,在还有些料峭的西风里准备伸胳臂伸腿。在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处花丛,也很亮丽,有的游人在旁边照相。
“多多,这是迎春花。”
“我知道,爸爸。可是春天还没有到呀。”
“2月4日就立春了,已经是春天了。”
“可是,你不是说过,3月15号以后暖气停了,春天才算来了,我才可以换衣服吗?”
多多的问题提醒了爸爸,迎春花没有这么早的开花期呀。
“昨天还下雨了呢”,妈妈补充说。
“对了,多多,你过来。”爸爸想起了什么。
“多多,你知道这迎春花怎么开得这么早吗?”爸爸问。
妈妈说:“多多的书上不是写了吗,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和土壤,是不是这些迎春树向阳呀。”
“这里明明是背阴的地方。”爸爸立刻否定了妈妈的想法。
“是不是谁在那边放了花肥呀?”妈妈又猜测说。
“不对,不对”,爸爸有些生气了:“多多你还没有想起来吗?”
多多歪着小脑袋说:“没有。”
“迎春花里有热气”,爸爸提醒说,“你怎么会忘了呢?”
“对了,对了!”妈妈想起来了,他们和多多一起看过一本幼儿自主学习的书,里面讲一个小朋友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发现一棵迎春花底下埋了热力管线,所以它的树根一直比较暖和,加上春天确实也开始了,所以提前开花,幼儿园的老师非常赞赏这位小朋友的探索精神,爸爸妈妈也一直鼓励多多自己探索知识。
妈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恍然大悟地说:“肯定是春节期间园林局的叔叔为了美化长安街,特意在那些树的下面加了热吧。”
“我们还一起说过,暖和是最重要的,对吧?多多。”爸爸还在启发多多。
多多似乎还是有些疑惑,嘟囔着说:“我看这里没有热力井呀。”
“那好吧,你自己再看看。”爸爸妈妈继续向前走,多多又跑向了前面的一丛花。
“爸爸、妈妈,这些迎春花全都是假的!”多多大声嚷嚷。爸爸妈妈有些呆住了。
“这些迎春花全都是假的!”多多又重申了一遍。
爸爸妈妈相互看了一眼,一起走了过去,嗅了嗅那些花,又低下头去仔细观察,才发现那些花朵、树叶都是用绢布做成的,但是非常逼真,加上树干都是真的,不仔细分辨,根本看不出来。
爸爸妈妈哑然失笑,一起夸奖,要不是多多自己主动细致观察,他们会一直被蒙在鼓里的。
“真是的,迎春花的旁边还有桃花和榆叶梅,它们不会一起开的呀。我们怎么就没有仔细想一想呢。”爸爸感慨的说。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典型案例。“迎春花底下有热力井”,这本来是一个孩子自己探求知识,很有启发意义的案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迎春花都因为在热力井附近而早开,也不是所有“早开”的迎春花都是因为有热力井的缘故。我们在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聊天的过程中常常能了解到一些很有意思的家庭教育的方法,很高明的态度和很理想的效果。但是,当我们“如法炮制”的时候,却发现原来新鲜的,不新鲜了,原来灵验的,不灵验了,原来有趣的,不有趣了。多多的父母一开始就是因为受“热力井”的影响,被惟妙惟肖的假迎春花“蒙”住了,实际上是被他们自己的成见“蒙”住了。假如他们以前不知道迎春花与热力井的关系,他们反而不会自以为是。可见,任何发明创造,任何先进的方法,任何有价值的思想都有可能成为“成见”。
有些家长似乎总是在误区中,应试教育盛行的时候,让孩子从小拼命演算,提倡素质教育的时候,又让孩子疯玩。这是家庭教育特别要警惕的。像多多那样不是躺在过去的知识上睡大觉,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则是需要特别提倡的。
人的知识往往会受到已有知识的局限。不管多么有趣,或者多么有启发性,以前的知识如果变成了教条,就事与愿违了。懒惰的人被动地接受知识,甚至连接受都不愿意,勤奋的人不仅主动追求知识,还能“不依不饶”地追问某种知识是否合理、是否到处可行——这才是真正的勤奋。如果我们的家长都象多多的爸爸妈妈一样,不强迫孩子接受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探索问题,自己寻求答案,那我们的孩子肯定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这就是我们所极力主张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说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发展孩子的主体性,说白了是让孩子自己学,而不是替孩子学,或者强迫孩子学;同时,孩子的学习就是为了追寻到一个他自己信服,并能够说服别人的答案,而不是为了得到家长的表扬或者其他什么奖励,更不是为了躲避某种惩罚而学习。
多多的例子告诉我们,孩子生来是喜欢学习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比如说五个多月大的婴儿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去拿。到了四五岁,孩子好奇的动作就更加多了,看到下雪就要出去走走,听听踏雪的声音,尝尝白雪的滋味,摸摸雪的冷暖;看到皮球一蹦一跳,就要抱着皮球仔细的琢磨,这皮球为什么会跳起来呢?是不是它的里面有弹簧啊。做家长的要坚信孩子是爱学习的,多引导孩子主动求知,积极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周围世界,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着解决问题,并因此而感到成功与快乐。
陈鹤琴先生在他著名的《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这本书里提到过一鸣在两岁两个月的时候,居然能够把钉子钉在木板里,不但没有敲着手指,而且次次敲着钉头。“这种动作并不是遗传的,也不是模仿的,乃是由经验得来的。”家长往往过多地看到幼儿的无知和对教育者的依赖,以致降低了对其独立性和经验的准确判断,不相信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而学习。所以说家长不要夸大幼儿的“无知”。
像多多一样,一旦有了自主的机会,孩子们一般都会表现出“追根问底”和乐于承担责任的态度。家长要特别注意保护这种积极主动性,相信幼儿是认真负责的。帮助孩子在主动负责的情况下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这对于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特别有帮助。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最好榜样。比如说父母爱读书,孩子看着你的样,自己也就自然学着父母的样子读起书来;父母爱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也就爱对着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古人说,教学相长,“教然后知因”,家庭教育也是这样。更何况当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很多家教的失败,都在于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要表现出无所不知的样子,以为承认自己不懂会丧失做父母的尊严,所以有时候糊弄孩子,或者以大压小,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造成越来越严重的隔阂。孩子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也会想方设法得去敷衍和搪塞,而不是寻求彻底的解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22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