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早教并不单纯等于早期的智能开发,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其敏感期也在不同的时间到来,做父母的注意到了这一点,孩子的学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买过万婴跟踪的教材,也曾试着照本宣科教育我的丁丁,可发现根本行不通,因为我发现有些方面丁丁很超前;有些方面则很落后,用这本书的后边的评分总是通不过。还好,后来我在当当妈的推荐下看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才了解到了蒙氏教育,才领悟到了蒙氏教育的一些理念,虽然只是一些肤浅的理解,但足以让我走出早教的误区。
后来在网上发现好多的妈妈和我一样,也是在早教方面走入了一些误区,即太过注重孩子的智能方面的教育,实际这只是早教的一方面。遗憾的是,我们国家目前最流行的也是最走俏的正是这种只注重早期智能开发的流派,这就给了我们这些妈妈一种误解,以为早教就是早期的智能的开发。
实际上在国外早教也是很多的流派,我们接触得少罢了。悄悄曾给我们上过课,我才知道原来早教是这样子五花八门的,才知道我们原来接触到的只是那么单纯的一种东西。
在这里很感谢悄悄,让我知道了一定要注重孩子的敏感期。比如我曾经为我的丁丁不爱看书,只是撕书而苦恼,后来我知道了是她的敏感期不到,这不,前几天开始丁丁突然特别喜欢看书,早晨醒来,晚上睡前都会拿本本书让妈妈念念,而且也不撕了,不给她念书还不高兴呢。
我的丁丁已经13个半月了,爱说话,但说的话我们都听不懂,以前我总会安慰自己说人家爱因斯坦和丘吉尔不都是三岁才会说话,现在我知道是小姑娘的敏感期未到,我会耐心等的。
尧尧妈妈 的回复: (写于2/5/2002 11:10:10 AM)
真是谢谢各位姐妹的跟贴,还有发表的自己相同或是不相同的观点。读你们的每个帖子让我真的受益多多,也为我和尧尧发现了一个新的温馨温情的“教室”。
我一直觉得中文是最渊博的一种语言,同样的一个词汇由不同的人应用起来,会表达出往往不同的意思。而对每个词的解释也会常常被衍生被引申被多种注释。今天的“早教”就又成了一了例子。
我在第一篇帖子里所质疑的“早教”实际上应该说是一个专指名词。应该是特指在所谓“专家”“专著”“亲子教室”指引下的一种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方式。而对于哈斯妈妈和许多妈妈所提出的家庭早教,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心态和实践,我从来不曾质疑,一直在实践中,并且在有了尧尧后也在下意识中,时刻检验着自己的言行。希望点点滴滴传达给我的儿子。
那么对于这类早教,我就颇有些自得和成功的经验了,希望和各位姐妹分享。也希望各位姐妹把好的经验告诉我让我能够学习。支持我这些早教理论的基础是我在上学时读心理学的时候建立的,另外就是尧尧生下来后他不停地教给我改正和更新的。我近期读的一些早教书籍没有起什么帮助的作用。
尧尧出生后我一直非常坚持做到“说行并举”(??后来我发现这好象也是蒙氏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我在形成这个概念的时候可还不知道蒙氏呢。)这个意思就是说不管我准备做什么的时,我都会一边说一边做。好比早晨给尧尧穿衣服的时,我会穿到哪跟他说到哪。我会说:“尧尧伸伸左胳膊”??拿起他的左胳膊??“穿袖子”??穿上袖子??“伸伸右胳膊”??拿起右手……再比如我给他倒水喝的时候,我会告诉他,“妈妈在倒水”??倒水??“妈妈试试烫不烫”??用手腕试试??“喂尧尧喝水”??喂他……如此所有我在做什么的时候,我都会配合着语言。虽然尧尧现在还只有7个月,但是我发现这种方法真的是对他非常的有帮助。尧尧的感知能力一直很强。而做这些只是个习惯,慢慢就灌注在生活中成习惯了。
另外一个让我觉得比较有成效的经验,就是我一直很注意锻炼尧尧的触觉能力。这也是从他出生后就开始的,我会让他摸能够找到的物品的形状、质地、软硬,然后闻一闻味道,如果可能会再让他尝尝看。当他开始喜欢撕纸的时候,我找到了各种不同的纸张去给他撕,让他自己去了解声音和质感的不同……
尧尧16天的时候就被他爸爸抱出去玩,刚满月那天就进了公园,整个冬天除了他生病的那几天外,每天我都有带他出去。哪怕是刮风。
我不是个望子成龙的母亲。凭心而论,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点也不希望他做天才做第一。我就希望能够让儿子活得开心点洒脱点,他的生命并不仅仅是婴幼儿时期,还有漫长的一段成长的人生。我会尽我所能给我孩子最好的,让他每一个过程都是开心的。“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真好。
我自己也是很认可让孩子“顺其自然”的成长的。但是我发现在我身边有很多母亲,把这句冠冕的话当作了她懒惰、疏忽的借口,当成了坐在麻将桌前,泡在游戏里,逍遥在酒吧,把孩子往姥姥老爷或是爷爷奶奶那一扔的最堂皇的理由。那是我决不敢苟同的。
对早教的疑问(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3410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