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对他们倾注了所有的爱与呵护、为他们遮风挡雨、让他们事事如意,可是,这种全然理想的童年,能为孩子的未来提供多少帮助?还是,狠狠得拉了后腿。父母善意的包揽,实则在无形中折断了孩子的双翅,你让他怎么独自飞翔?
不止一次,当孩子高中毕业的那一刻,父母们如释重负得舒了一口气。在父母看来,孩子的成长、求学过程,也是自己抚养道路上最为坎坷、波折的一段路,从今往后,他们可以将孩子看作一名已然成年的小大人,可以享受辛辛苦苦抚养长大的孩子为自己带来的幸福。
如果这听起来也像为人父母的你的计划,那么,系好“安全带”,也许事实不同于想象,甚至崎岖不平。
贝蒂的儿子-一类孩子的代表
来自国外的专家列举了一个家庭的经历。他的客户贝蒂,在目睹了自己20岁儿子的变化后,相当之震惊。这个儿子,曾一度是她的“完美小孩”。“他从大学里退学,因为不适应,搬回家,住进自己原来的旧卧室,甚至不愿意试着找一份工作。”
专家对此进行了客观、冷静的分析,如同很多父母一样,贝蒂回忆了儿子曾有一个“平和、欢畅、理想的童年”。那时的她致力于将儿子送往一个又一个补习班或者运动场,确定儿子的成绩单上全部是A,各项运动都是冠军。
在父母们善意的包揽之下,一些孩子茁壮成长,但也有一些背负着明显的能力不足-他们通常沉浸于混乱、放纵的爱与宠溺。对于这类孩子,制定界限成为特别具有挑战的任务。儿子也好、女儿也罢,从出生起即被训练朝着某个方向成长,这不仅仅对权威提出质疑,同时还会因为一旦离开温暖、安全的家就试图挣扎留下。
全然理想,实则恐慌
无所不在的权利意识,让孩子很难适应父母与家以外的任何状况,包括学校、工作,甚至是一段人际关系。承担义务的基本,要求孩子拥有足够的自律和毅力。但是这些健康成长的标志,对于尤其是幼年时期就被享受特权的孩子们来说,几乎不存在。
承担责任与义务、完成学业、开始独立生活,对于这类青少年来说,似乎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尤其在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式时。一份美国青年报告中称:“孩子们有的与他们想要的,之间的间隙已经越来越大。”
父母们别忘了,这代孩子将成为伴随着电子邮件、短信、互联网等一系列高科技成长的第一代。我们并不确切了解这些技术的饱和度,以及长期影响。这对于孩子情感处理、包容谦让、多样性的接受融合、品质的建立将会存在怎样的作用?并无一个精准的答案。
因此,这也向父母提出了“退后一步”的建议-给孩子空间,让他们经历选择与承担,这是孩子成长为健康的成年人必须独自走过的人生之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3634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