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看到一则头条新闻,看得心直疼。讲的是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
春节即将结束,一位母亲要返回城市务工,她的7岁儿子哭喊着要跟母亲一起走。无奈母亲没有条件带孩子一起去大城市,只能留孩子在老家。妈妈临行的那一刻,孩子崩溃了,一边试图撰紧妈妈的手,一边嘴里不停地嘶吼:你们不能这样对我……
孩子对于母亲的依恋是非常强烈的。这种依恋来自最基本的安全需要。正是与母亲的亲附关系,会给孩子带去足够的安全感。妈妈的爱,才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是可爱的,是有价值的,由此获得充分的心理能量,并成长为一个有自信的、独立的“人”。
所以,对上面这个案例中的留守儿童而言,看到妈妈离开,就像是看到自己的精神源头要枯竭;而对妈妈的歇斯底里的嘶吼,其实就是在为自己呼救。
可以说,几乎所有粘人的孩子,都不是莫名其妙、故意消磨大人的。真正得到过爱的孩子,就像吃饱了的人一样,都不会继续再心心念念要吃食。只有没吃饱的孩子才会喊饿。所以,妈妈陪伴在孩子身边,以稳定的情绪陪伴孩子,以无条件的爱接纳孩子,孩子才能够有心理能量独立于妈妈,否则,孩子就会像小汽车一样,没有加够油,怎样也跑不远。
2可能妈妈自己不愿离开孩子也有一些孩子,早年父母照顾得很到位,甚至可能过于周到了,这也会成问题。譬如,有位妈妈谈到自己给女儿的断奶经历:
和家人商量好了,决定给女儿断奶,女儿不肯,于是我没有坚持。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当时就那么妥协了。半夜里她就会自己蹭衣服然后又开始母乳。那个时候她已经能听话,我们俩就商量好不告诉别人。连爸爸都瞒了好久。母乳又喂了好几个月。现在的问题是,她睡觉要摸乳房,有时候大白天也要摸,不管旁边有没有人,会说,妈妈我要捏捏。不给就哭闹。家人都怪我宠着她,我要怎么办呢?
妈妈能够坚持母乳很伟大,孩子那么懂事也很让人心疼,但是妈妈串通孩子一起隐瞒爸爸的行为是个值得玩味的事情。与孩子共同拥有一个爸爸不知道的秘密,等于是把自己和女儿紧紧地绑在一起,同时把爸爸排除在外。这也意味着,这个妈妈距离孩子太近了,亲子关系已经悄然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妈妈的心里,显然只有宝宝一人。而当妈妈将自己全部的关注都给予孩子的时候,孩子往往会因为难以承受如此重的压力而选择心理发育迟滞,即虽然生理上已经断乳,但心理上却还停留在哺乳期小宝宝的阶段。也就是说,妈妈在该放手的时候没放手,孩子于是“配合”妈妈,继续粘在妈妈身上。
所以,不是孩子难以断奶,难以与妈妈做到真正的剥离,而是妈妈不愿切断和孩子的亲密联系,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正因如此,才会出现后面一系列的问题,这是妈妈的心理不成熟和孩子的心理发育停滞所带来的负面表现。
许多抱怨孩子太粘自己的妈妈,都需要往自己的内心想一想,到底是孩子离不开自己,还是自己并不希望孩子真正长大?
3可能爸爸未担起自己应有的功能有一位妈妈这样的抱怨:
儿子5岁半了,年前早就能独立睡自己的小房间了。因为这回过年带回老家,房间不够,只得跟我和老公挤一张床睡。结果惯出了毛病,这些天回到家后,仍然坚持和跟我们睡一起,死活不愿意睡回自己的房间了。我老公还觉得儿子好玩,甚至纵容儿子跟他睡一个被筒,反倒把我挤到一边去了,把我给郁闷的。
这个案例中,孩子爸爸由于平日里工作忙,很少陪孩子。反倒是借着过年期间与儿子睡一起的机会,拥有了难得的亲子互动时光。显然大人和孩子都很享受这段日子,以至于在该分床睡的时候,爸爸和儿子默契地配合上了,互相都不肯分开。
其实,当一个孩子跑到父母放房间说,要跟你们睡一起的时候,爸爸此时应该站出来,明确地告诉孩子:
这是爸爸妈妈的房间,你的房间在那里。
这个挫折是孩子需要的。被推开的孩子,也许当下会是沮丧的,但唯有如此,他才能长大。
爸爸的重要性部分地就在于此。我见过大多数的家庭中,爸爸缺席已然造成了很多问题,爸爸功能弱化,直接导致母子关系过于紧密,从而造成孩子无法真正与母亲分离,也就无法真正长大。所以,爸爸们必须要扮演起自己应该担负的角色:
回归家庭,并介入妈妈和孩子之间,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妈妈足够的情感支持,另一方面能保证家庭中的夫妻关系是健康的,且是第一位的,从而帮助孩子与父母真正剥离,并走向独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3975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