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印《月子:一位父亲的札记》读后
前几天,粉丝网里的读者,看到我抱着一位三四个月的小黑孩子的照片,还在议论我抱孩子的方法。我记得孩子的爸爸、喀麦隆律师多加,见我要抱孩子时,还犹豫了一下。可等到我抱了孩子,逗得她开心的时候,他就说:“这孩子认生,但好像还比较喜欢你哦。”
当然啊,其实我从七八岁开始,就已经帮我的哥哥、姐姐带孩子,喂牛奶、换洗尿片、抱孩子、摇摇篮、喂饭、扑爽身粉、陪小孩子睡觉……都干过。所以,对带小孩基本上是一个熟练工。因此,当我的好朋友曹印保兄写的《月子》一书出版,嘱我写点评论的时候,我虽是一个“王老五”,却能欣然同意。
我看其他的一些尊长,在推崇保印的书的时候,多强调其作为一个父亲,在孩子生产与养育过程中感受的细致,而我倒更推崇他在每段文字之后总结的经验教训。说实话,这些简练的总结,对很多新为人父人母者,很有提醒与指导作用。其实,很多人育儿,当时的经验教训不少,当时也很有感受,但却很少有人将此留存反思。因此,后来的很多父母,就是在简单重复着一些低级的错误与朴素的做法。这是这本书最值得读的一点。
同时,保印能把孩子生育这个事件发生后,人来客往与人情世故写出来,这也是比一般大夫写的育儿书,更有一看的地方。一个家庭添了孩子,全体家庭成员及其社会关系,都有一个新的社会适应的过程。这在保印细致的记录中都有体现,同时也有有意思的评论与反思。
保印这本书,“细”就一个字了。受此启发,我也在这里,再提五点在养育小孩的过程中,父母角色建造与适应时,特别容易疏忽的关键点:
其一,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情感在增长,但往往会陷在情感里面。对孩子,怎么看怎么喜欢、怎么好,但是,社会上其他人看你的孩子,却不是这样的情感标准。所以,跳出情感看到孩子的问题,才能有早期预警;
其二,丈夫在完成父亲角色转换的时候,往往替代了以前那个没有孩子时候的丈夫、儿子、朋友的角色特点,仅仅是“爸爸”,还是同时平衡这个角色,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选择;
其三,在一个家庭中,从小借助于亲子共读、亲子对话、亲子共同爱好培养等方式,不仅可以培养亲子间良好的沟通模式,还能给孩子更为自然养成的理性教养;
其四,父母在对待孩子的养育方面,要有适当的角色分工,谁严谁慈、意见协调这些,都非常重要;
其五,老一代在养育孩子的情感联系上,可以有更多介入,但是,在对孩子的观念影响与行为规制上,需要有所节制。这和孩子的社会化方式与模式的形成很有关系,直接涉及未来的他们对社会的适应性。
这五点建议,我也作为一个小小的礼物,送给保印。保印,你任重道远啊。
(作者系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4525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