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家中获得基本的归属感
孩子需要在家里感到自己是被包括在内的,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小,跟自己没什么可交流的。因此,回到家就忙着干自己的事情或大人间彼此交流,让孩子自己去玩,还告诉他们不要打扰大人。殊不知,孩子可能会因此而感觉到自己是被排除在外的,孤独的,甚至是被抛弃的,无法建立起基本的归属感。当他带着这些内在的感受之后,深层的影响可能会逐渐在生活中以各种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深深地孤独感带来的抑郁、归属感缺失带来的焦虑等等。
帮助孩子在伙伴关系中产生归属感
当孩子带着有色眼镜与伙伴相处时很难有归属感,孩子生来是纯然的,不带着批判,不带着比较,没有嫉妒和敌意,彼此坦然接纳不同之处,那是他们感到快乐、满足、安全、归属。当他们的父母对周围的人带着批判和比较时,他们会受到影响,或者表现为反抗这种批判和比较,或者表现为认同这种批判和比较。无论哪种,都会影响孩子内在和谐。特别是当孩子认同了批判和比较时,他们带上了有色眼镜与伙伴相处,看到别人的短处会不屑一顾,看到别人的长处会嫉妒敌视,这时他们会感觉自己跟伙伴们不一样,很难产生归属感。很可能孩子就丧失了在伙伴关系中获得归属感,来让自己感到安宁和满足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内在的不和谐以及外在关系的不融洽。
帮助孩子在幼儿园(学校)产生归属感
幼儿园、学校是孩子练习从社会获得归属感的最佳场所,我们经常看到现实生活中过的开心的人都有着积极开放的心态,安处于周围环境之中,即使环境并非尽如人意,他们依旧能够接纳并享受。从心理学深层次角度而言,这些人能够从社会获得归属感从而滋养自己的生命。这份宝贵的归属感是从小形成的,如果孩子从小能从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学校获得归属感。那基本上他们就具备了从社会上获得滋养的能力和无论环境怎样都能让自己快乐的能力。这会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拥有社会属性的身心健康的成人。如果家长对孩子所在幼儿园或学校充满批判和排斥,孩子必然会受到影响。不是逆反家长的意见,就是认同家长的意见。不管哪种情况对于孩子归属感的形成都是不利的。
帮助孩子对社会产生归属感
当孩子无法对周围社会环境产生归属感时,会时常感到莫名其妙的烦躁和焦虑。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所处的社会总是安全的,周围的人对自己是善意的,那么他自然会感到踏实、安心和放松。相反,如果过她觉得社会充满了邪恶和丑陋,周围人并不友善,甚至总是要伤害自己,那么他自然就会很紧张,感到烦躁,焦虑甚至恐惧。大人尚且如此,孩子更是这样。从小形成对社会的看法和感受是很深层的,可以比喻为孩子生命的底色,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对社会的看法和感受主要来自于父母。如果父母看待社会是积极地,友善的,充满爱和希望的,自己很享受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那么孩子就会这样看待所处的社会,由此产生深深地归属感,安心和放松就会成为孩子生命的底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5114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