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
要外出了,妈妈本着尊重孩子的原则问孩子想穿哪双鞋子出门,结果孩子在鞋柜前翻腾了半天,最后选了一双非合季的鞋子,死活要穿,妈妈一说孩子就开始发脾气~~
场景二:
在超市,孩子一到零食区就不肯走了,非要那膨化的薯片、味重的豆干,还有果冻、糖果等等,爸妈狠下心来不理睬地往前走,孩子就开始在后面发脾气、哭闹,喊着:“我要,我要吃,我就要吃,我就要买…”~~
场景三:
该吃饭了,爸妈连叫孩子好几次,可是孩子被电视上的动画片牢牢地吸引着,根本不肯过来吃饭,爸妈过去拉他,或是把电视关了,孩子急了,脾气一下就上来了,又哭又闹,饭不吃了~~
如此场景生活中多不胜举,爸妈们可感熟悉?孩子2岁之后,就开始像是变“犟”了、不听话了,啥事都要坚持己见。
其实,孩子的变倔、变犟,除了和他们的年龄发展特点有关,与爸妈的态度也有着挺大的关系呢。
正常情况下,孩子发脾气的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弱,2、3岁时因为独立意识的发展,孩子的发脾气行为会多一些,无理取闹的情况会多一些,这个时候爸妈的应对和引导就相当关键了。
如果爸妈只是一味地讲大道理,或是总摆出绝对权威,不尊重孩子,不给孩子“自主权”,孩子就会心生不服,根本听不进去爸妈的话和建议。
所以不少爸妈遇到这些情形时,总是无奈地询问我们或是身边其他人:到底该怎么办?这孩子总是不听话…
其实,爸妈除了正确认识这时候孩子的特点、调整自身情绪来理性应对之外,不妨学会使用一些小技巧,试着用启发的方式,让宝贝少发脾气,引导孩子把倔和犟变成积极正向的能量。
比如,我们还以前面三个场景为例:
场景一中,妈妈需要能够正确地看待尊重和民主这些原则和孩子实际年龄的结合,不是完全给权,而是直接问:宝贝,我们要出去吃饭咯!今天你是打算穿那双粉色带蝴蝶结的漂亮棉靴,还是想穿那双有可爱小熊的运动鞋出去啊?
看~这样的带限制范围的民主,一样会让2、3岁的孩子感觉自己被尊重,可以自己选择,从而顺利地避免孩子因过大的选择无法正确应对而引起的矛盾冲突。
再来看看场景二,有些爸妈最后容易以妥协来收场,殊不知这次的妥协只会强化孩子发脾气的行为,因为他会认为哭闹发脾气是自己的需求会被满足的有效方法,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惯性,孩子学会了以发脾气哭闹来要求爸妈,而且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其实,这时候爸妈可以试着回到孩子身边,冷静下来,用较通俗的话让孩子明白这些食品对他的不适合,比如说:“宝贝,你还记得上次你吃薯片后上火,拉不出臭臭,后来只好去医院,还往屁屁里灌药的事情吗?还有你上火了嘴上起了大泡,幼儿园的小朋友还笑话你来着,对不对?……”类似他能直接理解并明白的解释往往会比单纯的“不能吃,吃了会上火”这样的言辞更能被孩子真正接受和认可,当然我们还可以在孩子松动之后使用转移注意的技巧,如:“妈妈这会打算去买你很喜欢吃的火龙果,你知道在哪里放着的对不对?你带妈妈去,我们一起挑一个大大的甜甜的,好不好?”
爸妈需要切记的是,一味地压制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矛盾恶化;而一味地妥协也只会助长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形成不良习惯。因此,从生活实例入手,让孩子真正认识到那些行为的害处,这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并避免亲子关系受影响。
当然,有时候面对孩子真正的不合理取闹时,冷处理或许就是最佳技巧了。比如场景三的情形,这时候爸妈需要的就是稳定好自己的情绪,冷处理,先去吃自己的饭,孩子不吃就先随他,等他自己在那感觉无趣了,或是真的饿了,自然就会自动过来吃了。爸妈要是过于紧张,孩子反而会闹得更凶,就像咱们俗语说的“蹬鼻子上脸”了。
一般这种冷处理可以让孩子慢慢地不再采用无理取闹的方式,不过在平日里爸妈还需要多做些孩子情绪引导的工作,比如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养成好习惯、培养好情绪的绘本等来积极引导啦!
总之,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是有着他们自己的独特和顺序的,对于每位爸妈来说,我们不光要修身养性、冷静沉着,给孩子情绪树个好榜样,必要的“三十六计”似的小技巧可以帮我们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让我们把家里的“小犟驴”降服住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6057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