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竞争时代,如何让孩子“赢得来”“输得起”-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竞争。这是优胜劣汰的进化论留给我们的启示。
因此,有人说,为了让孩子赢得竞争,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报各种培训班,学各种知识,让他具备强大的竞争能力;也有人说,为了让孩子赢得竞争,父母必须为孩子提供优异的生活条件,给孩子搭好桥,让孩子轻松赢在起跑线上(很多富二代、官二代就是这样);也有人说,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和受挫意识,温室中长大的孩子经受不住风雨,为了让孩子赢得竞争,必须让孩子从小多经历挑战,多经受挫折,练就强大的心理能力……

这些竞争观,其实都有偏颇。过度参加培训班,孩子可能学习压力倍增,甚至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让孩子成为富二代,让孩子衣食无忧,而不是自己去学习和争取,其实是在削弱孩子的竞争能力;在孩子小的时候,人为给他制造太多的挫折,往往会让孩子自信心受挫……

我们先看看下面这几个案例:
? 我带孩子参加了两届积木宝贝闯世界的活动,孩子每次都很认真,表现也很好,可惜最后都没能进入决赛。孩子很失望,当场伤心地哭了,半天不肯走。能不能帮我的孩子申请一个决赛登台的机会,我担心,这样的失败经历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做父母的都会这样,本能地夸大孩子们在经受着的情感。
于是,当孩子碰到常见的挫败时,父母往往倾向于做一些不必要的“努力”,甚至想通过不合理的方式简单地帮助他消除这些障碍。虽是爱子心切,但对孩子的伤害却更大。孩子可能会因此认为,成功可以通过求情获得;也更加深了他对成功的误解。

其实,妈妈应该让孩子知道,一次小挫败,没有什么大不了。那不是真正的失败,并且不能否认他自己的价值。帮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客观地帮孩子分析自己受到挫败的原因,并为孩子的下一步自我提升和成长提供一定的支持。“一定的支持”需把握好度,即关键得让孩子感觉到:这件事主要还是我自己完成的,而不是靠得爸爸妈妈。
? 孩子现在读学前班,我担心他跟不上,怕老师不喜欢他,该如何帮助他不掉队才好呢?从开学到现在,我每天都陪他写作业,他累我也累。最近开始,他做题目都会先看看我,特别不自信,这样让我更加火大,操碎了心啊!现在社会竞争这么大,我不希望他……
为了保证孩子不被同班同学落下太多,为了确保老师不批评自己的孩子,这位妈妈每天早晚都会单独给孩子出题目。刚读学前班的5岁多的孩子,每晚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多复习一个小时的数学与拼音,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还要再把头一晚上做错的重温一遍。

这个妈妈其实自己对于生存是有很多焦虑的。她把这个焦虑,整个儿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同时,她也把自己的无助感投射给了孩子。孩子果然变得“无助”起来。比如妈妈自己提到的,孩子开始在做一个题目之前,要先看一看妈妈,妈妈确认后,他才敢下笔。孩子的表现,反过来又会让妈妈确信,“孩子的确需要我的帮助,没有我处处操心他怎么办?”于是,事情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当中。

其实,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做的,也就是对孩子无条件接纳。你的信任和认可,是他安全探索的基础,以及自信的源泉。如果父母对孩子总是不放心,操碎了心,那么孩子就真的会变成你担心的那样了,不仅学不好,反而还会失去自信心。
? 我家儿子好胜心特别强,什么都喜欢和别人比较。和小朋友一块儿玩游戏,我将小卡片作为游戏奖赏分发给他们,可他看见别的小朋友卡片比他多,就不高兴了,还不自由主地掉眼泪,我要是说上一句:“好了,大伙儿一块儿玩!”他便号啕大哭。有一次,他见到别人的画比他画得好,就把那个小朋友的画撕烂了,嘴里还嘟哝着:“看你还画得比我好!”真不知道拿好胜的孩子怎么办了?
孩子好胜,多半是因为父母平时教养过程中存有比较心态。试想想,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不经意中就说出“你看,别人家孩子怎么就这么懂事呢”“你什么时候才能像**一样,学得那么好”“豆豆今天这件衣服没有我家宝的好看”“我家的车比他们家好多了”……这样没有原则的比较,无意中就给孩子注入了一种盲目的攀比心态,让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变得过于好胜,或自卑。

我们说,要培养竞争力强的孩子而不是竞争感强的孩子。竞争力强的孩子能力强,人缘好,心态好,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而竞争感强的孩子的竞争力却不一定强,因为他容易把周围的人都当对手,在一种无形的竞争压力下容易形成焦虑心态,从而消弱了自己的竞争能力。而在这种盲目的攀比心态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就很有可能竞争感强而缺乏竞争能力。

我们到底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竞争观呢?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曾经多次聊到这个问题。总结起来,可以用以下几点来概括:
? 竞争是为了自我提升,而不是要打败谁
? 尽人事,听天命,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
?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6190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