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是开启孩子聪明的钥匙,不要担心孩子听不懂,其实孩子的接受能力超出成人的想象,听多了他自然会理解(除了特别抽象的专用名词),正如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所讲:“婴幼儿学习语言,并不是像成人那样仅靠记忆。他们是把听到的语言存入潜在意识中,并以如同高级计算机一样的能力进行分析、同一,然后将其出色地掌握并表现出来。”
语言学习,学好词汇是关键。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孩子掌握词汇的数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语言水平的进步和认识能力的发展。由于每个词代表一个概念,每个句子反映客观事物的一定关系,孩子掌握词汇数量的增多,反映其头脑中概念的积累;掌握概括性词汇的增多,反映其概括水平的进步;对语法的掌握反映着头脑对客观事物关系的明确程度,而这些都是进行抽象思维的基础。在早期教育中,引导孩子掌握和运用这些词汇,能够帮助孩子更准确地表达思想。
对宝宝发出的任何声音都要有回应父母要对孩子发出的任何声音尽量做出回应,这样他很早就会以弄出声音为游戏,而使自己情绪愉悦。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一种非常原始的自信。当父母和婴儿说话时,假如发现婴儿发出类似应答的声音时,父母应停顿片刻,以鼓励婴儿加入到父母与婴儿的“交谈”中,同时父母给婴儿的面部表情一定要是专注的聆听状。这种语言交流对刺激婴儿神经系统的语言加工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多和婴儿说话是婴儿语言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
有些父母为避免婴儿养成缠人的习惯,即使在婴儿放声啼哭时,仍然置之不理。假如父母对婴儿的这种讯号不加理会,婴儿对发音练习就会不积极。而且当婴儿放声大哭时,父母应该及时赶来照顾他,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对于他人的基本信赖感,增加孩子对周围人、事、物的兴趣。
2.1岁6个月以前,孩子听得多、说得少,理解多、表达少这一阶段孩子的语言表达特点是:以词代句、一词多义、重叠发音、以音代词,并伴以动作和表情。如孩子说“妈妈”这个词,其实是代表一句话,可能是“我要妈妈抱”,也可能是“妈妈不要走”,或“妈妈给我玩具”。孩子说出的“妈妈”这个词代表一句话,有多种不同的意义。
家长对孩子讲话应尽量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和语言的规范化。尽量用标准的普通话对孩子说话,尽量给孩子使用规范语言,这对他以后概括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家长在与孩子讲话的过程中尽量不用“儿语”,如指着小狗,就教他说“狗”,而不应教他说“汪汪”之类的“儿语”。当孩子说“儿语”时,不要重复,而应当用柔和的语调把正规的名称教给他,更不能迎合孩子,以免限制孩子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家长要尽量用词准确,如准确用量词“一辆车”、“一棵树”、“一片树叶”、“一朵花”等。
家长在教孩子学习语言时,要注意生活经验的积累,为孩子提供认知环境。比如:每天的洗澡时间,就是让孩子学习的最佳时刻。家长可以为孩子预备适当的玩具,如电话、汽车模型等,给孩子边讲故事边洗澡,让孩子在放松的情绪中学习词汇,可增进他对各种词的认识。家长可以适时加入一些形容词、副词,如大汽车、红色气球等,借此增进孩子对形容词、副词的应用。
3.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发展非常快在这一阶段的后半段时间里,孩子的语言模仿能力发展很快,这是家长积极地对孩子说话的成果。在这一阶段里,要让孩子学习说出自己的需求,如要人抱、要喝奶、要尿尿等简单的词句。家长要多读多讲故事,经常与孩子一起听、读、背一些儿歌、古诗等。
同时,家长还可以为孩子选购以日常生活为主题的“生活连环画”。孩子可以从连环画中学到见人打招呼、饭前便后洗手等各种生活常识。1岁左右的孩子特别爱听大人说话,并能听懂很多话,但他这时不爱说话。很多孩子在1岁半以后的某一天,会突然爱开口说话,而且表达能力进步很快,不久他就能说简单的句子了。
语言是幼儿思考的工具。当孩子开始能听懂一些简单的句子,会说一些常用的单字时,孩子的世界在无形中就扩大了,以前他都是借着观看、倾听和触摸等来学习,现在他学着使用语言、运用想象,了解自己眼睛所看不见的东西。所以语言打开了幼儿的另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1岁半左右的孩子会说的话固然未几,但是孩子能理解的话却多出了好几倍,孩子的学习速度也极快。所以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千万不能认为“反正他不懂,说了也没用”,应该耐心地找一些孩子容易理解的话积极与孩子交流,并注意回答他提出的所有问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6422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