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的儿童正是处于声音和音调敏感性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能为孩子音乐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家长们需要为宝宝创造一个适宜的音乐环境。通过一些感性的音乐,帮助婴儿认识自己的身体并建立身体意识,以不同节拍与曲调的音乐和一些表达不同情感的歌曲来让婴儿认识广阔的声音世界。在音乐的选择上,如果家长没有头绪,可以看看由外研社发行的《布奇乐乐园》。《布奇乐乐园》是由外研社与众专家联合倾力打造,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的早教丛书,其音乐教育部分引进与国际接轨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无论是在音乐取材上,还是MV的拍摄上,都是上乘之作。此外,外研社儿童研究中心的专家们还建议,除了单纯的欣赏音乐外,家长还可以让宝宝能使用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随着音乐节拍随意敲打并扭动身体,使肢体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音乐游戏,游戏即是儿童的工作,音乐游戏可以使用节奏和旋律的自然手段来和婴儿互动,使儿童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生活并感知音乐的魅力,如《布奇乐乐园》中的“布奇音乐屋”这个环节,就是适合家庭进行的亲子奥尔夫音乐活动。
第三,家庭环境中应建立让婴儿随时随地感受到音乐的环境,可以在婴儿睡前准备如摇篮曲,小夜曲等节奏舒缓类的柔和音乐,让其尽快入眠并形成睡眠的规律,白天的睡眠次数多可以让音乐贯穿其整个入睡阶段,当婴儿快要醒来时,换成一些欢快的儿歌类音乐,节奏感较为鲜明一些的,让婴儿回到游戏的环境中来。环境对人的思想、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要让宝宝置身于不同题材的音乐环境中,在一系列以科学认知,传统文化,自我认识等不同领域组成的歌声中感受音乐带来的成长的快乐!
那么如何引导幼儿听了音乐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呢?
1.先听简短、浅显的乐曲。让幼儿仔细听后,引导其谈谈感受。所谓感受即是感觉,要引导幼儿找到主要的音乐形象。一开始,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知识范围,让幼儿听短小的重复的音乐旋律,然后提出问题:严听了这段音乐后,你有什么感觉?好象来到什么地方,好象看到些什么?”等等,让幼儿回答。开始,幼儿也许讲不清楚,家长可启发幼儿思考、想象。如听了一段欢乐跳跃的音乐,可启发幼儿:“这段音乐听上去有跳音,好像许多小朋友在跳舞,又像一群小兔子蹦蹦跳跳来到草地上。还象什么呀?”接着就引导幼儿来讲自己的感受。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还可让幼儿将想象的内容画成图画,引起他再学习的愿望。
2.听主题乐曲,启发幼儿围绕主题想象。上面讲的是听了音乐谈感受,是让幼儿根据乐曲的性质任意想象。在培养了想象力的基础上,就要进一步让幼儿听有主题的乐曲。同时启发他围绕主题去想象。如钢琴曲《小鸟捉虫》,要求幼儿根据乐曲的音乐语言(包括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等等)想象出小鸟捉虫的过程。也就是说只能围绕着小鸟的动作去想象。这与幼儿的知识范围、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在引导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选择幼儿能够理解、可以体验出内容的乐曲。幼儿生活经验少,接触事物的面也很窄,因此,选择乐曲要适合幼儿的特点。
②要坚持让幼儿多听乐曲。人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幼儿接触到的许多事物都同声音有密切的联系(如水声、汽车声、鸟叫声、脚步声、雷声、风声、雨声等),而音乐则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声音。在听音乐时,最容易产生的就是联想,先联想到生活中熟悉的声音,再由声音联想到事物、形象等。但这个过程不是很快形成的,必须反复地听,逐步地领会。通过一遍遍地听来唤起联想,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欣赏音乐的能力。
③要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幼儿对音乐主题的理解。可利用美术、舞蹈等形式,启发幼儿一步步地抓住音乐形象,理解乐曲的主题。如欣赏钢琴曲《赛马》,在听了几遍乐曲后,就可给幼儿看表现草原牧民赛马的美术图片。但是赛马的全过程,图片不能全部反映出来,这时家长就可以要求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想象——开始时是什么景象,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又是怎样。在一遍遍地欣赏之后,幼儿渐渐形成一幅较为完整的想象图景。
④要掌握好尺度,不能操之过急,要根据每首乐曲的内容、体裁、结构循序渐进。每次欣赏乐曲时,向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争取达到预期的目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6523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