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认为左脑的重要性大于右脑。
其实分布在左脑的重要功能有两个,一个是语言功能,一个抽象逻辑思维功能。这两个功能对我们在如此依赖言语、文字交流的社会中生存,及需要学习理性科学知识来说,的确非常重要,不过要让这个能力真正有效使用就得依靠右脑的综合分析、整合并与环境协调的能力。左脑能读懂和理解每个文字,却不能明白文字与言语之间的关联,理解一篇文章或一 段言语要右脑功能参与才行。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像一个砌墙砖的工人,如果没有右脑为他设计出房子的结构,那他只会砌墙,却得不到房子。
举个例子:语言就像钱币,在没有钱币前,我们拿50斤谷子去市场上交换,要思考特别多,如50斤谷子能换来什么,哪个是我急需的,哪些更划算,满脑子都不会闲着。如果有了钱币,我们只关心能卖一个好价钱就可以了,需要大脑冥思苦想的内容并不多。孩子需要动用全部的神经细胞来工作,因为大脑有3~4亿个神经细胞,儿童出生以后,这些神经细胞都在等待任务,等待更多的信息刺激。把孩子放在不同条件的环境,就会让不同的细胞兴奋。10~15个细胞会形成一种信息反射丛,稳定地处理一个信息,并终身只服务于同一个信息。语言的进入会把一种形象的思维变成抽象概念思维,动用的脑细胞会大大减少,脑力的 水平也相应下降。其实人类的思维从来都是图像的、意识流的、意象的,不是言语的,只是我们想理解我们的思维时,言语才起到作用。把那些可言语的部分用言语表达,慢慢就把不 可言语的内容就丢掉了。所以,能说出来的思维并不是人本体的思维。
第二,智力越早开发越好。
如果这句话是指右脑的开发,那就没有什么错误,问题是市面上大部分早教的产品都是针对左脑开发的,或者是在人文与社会范畴去思考让幼儿更快地适应环境。这些教育可以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力,却不一定增进智慧。在前言里我说过,大自然蕴含的信息是丰富多彩的,是专门为所有的生命系统准备好的。人类不管怎么做都不如带孩子回到自然的怀抱中。中国有个成语叫拔苗助长,过早的教育可能欲速则不达。生命系统总是从最古老的状态开始循序渐进地发展,看看胎儿在子宫里演绎了4亿年生命的进化过程你就知道,大脑的神经丛、 脊髓、延髓慢慢长成,之后是右脑的丰满,最后才是左脑与皮层发展。神经解剖学告诉我们大脑皮层只有一个5分硬币的厚度,薄薄的一层,能在生命和生活中起的作用不会很大。
现在大量的儿童智力发展机构在研究,我们怎样在儿童的初始期也就是2岁以前,在他未形成人类文化分类和抽象思维时,给予孩子更多的右脑刺激和知识模型的刺激。全球有很多国家在发出这样的声音,不要过早刺激左脑。我们的研究发现,人要承受未来的复杂性科 学。人类现在的科学是一个静态科学,或者是初始动态的科学,它并不能真正影响这个世界, 我们总是抽象出一个东西来,把它当成科学,但是现实中它又不存在。我们相信未来的科学发展一定是一种复杂性、非线性结构、非因果关系的,这种科学是动态科学。什么是动态和 静态?我们从深圳到广州,我们的科学会告诉我们,我们开多少时速就可以在什么时候到达 广州,这是科学,是理性结构得出的结论,它说你可以2小时15分到达广州,事实上没有人能做到。科学是抽象出来的一个静态,不管什么科学都需要在实践中校正和改正,尤其是 关于儿童方面的。儿童的学习大部分是来自内部,由他的视觉、知觉模型生成,不是靠文字 阐述的线性逻辑,但线性逻辑对儿童形成知觉模型是有影响的。知觉模型不是抽象的,是以真实的方式发展儿童的知觉,就像儿童看妈妈的脸是不需要判断和逻辑推理的,感觉就可以 了。知觉模型的内容比较深,这都是科学研究的结论。
第三,只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你的孩子就会变得聪明。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应同一种教育方式。中国的教育问题很大就是因为假定孩子都是一样的,没有采用西方的因人施教的补偿系统,很多孩子学习不好不是不聪明,而是难以适应所处的教育环境与施教方式。每个家庭都隐含着很多信息系统,一种好的智力引导方式应当在自己的家庭中去寻找,并结合一些孩子喜欢并易于接受的其他方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6544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