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不能“叉”掉孩子的本真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据《新闻晚报》报道,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题目中有一道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这张试卷被孩子父亲发现后,拍成照片发到微博上,一天时间里就被转发近2000次,评论400多条。孩子父亲想不通:这就是如今的教育吗?

  “孔融让梨”可谓家喻户晓,讲的是孔子二十世孙孔融小时候的一件趣事。某月某日,孔融的爷爷过生日。祝寿的台子上放着一盘梨,妈妈就让孔融去分。“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孔融的父亲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孔融从容对答说:“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这个故事体现了孔融具有中华民族谦让的传统美德,成为思品教育的绝佳素材。

  应该说这道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的确是一道好题,既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考核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双重功效。但这个大大的“红叉”,也许很粗暴,因为这位孩子的答案无可厚非,他只是实话实说而已。教育不应该要求人人都做圣人,这位孩子至少说了真话,比那些口是心非回答“让梨”更好。

  一年级的孩子本来就在初步的学习阶段,教师要鼓励他们善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能为了所谓的“高尚道德”而刻意掩饰自己、迷失自己,甚至为了迎合而世故圆滑。当然,板子也不能完全打在这位打叉的语文教师身上,毕竟他(她)是想从正面来教育学生,也许在题目的设计上有瑕疵。假如在“你会怎么做”后面再来一个追问??“请说说你的理由”,教师在阅卷时能悄悄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感受学生最真实的一面,也许这比整齐划一的空洞说教更好。

  如今的语文教育很大程度上被赋予了过多的德育功能,其实语文首先是一门工具学科,它教会孩子认字识句、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教改实施这么多年了,语文这门学科仍偏重于德育,文言文、世界文学、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这些本该具有的语文素养所剩无几。

  孩子是一张白纸,是让孩子们绘制出自己独特的蓝图,还是让他们成长为标准的“图纸”,这是值得学校和教师反思的一个大问题。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简单粗暴式的教育是不仅画出美丽的图案,甚至连标准的“图纸”都不会培养出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6619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