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适合中国国情吗?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儿童潜能开发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近年来教育界兴起了一阵改革风,不论称之为“素质教育”或是“减负”,其目的都是让孩子能在一个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养成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培养主动求知欲望,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近代众多的教育理念被引进中国。其实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 10年前就已进入中国,引发了许多的专家、学者们的探讨与研究。我园也在1999年成立,专致于研究蒙台梭利的教育方式在幼儿园阶段的探讨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点。5年来,我们对于教学成果及实施方式,针对中国的国情,做了一些相应的调整。蒙台梭利教学究竟适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呢?以下我们做一些探讨。一、什么是蒙台梭利的教学法  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对幼儿全面研究(包含所谓的智障儿童)后,写下了一本书,这本书名称《童年的秘密(The Secret of Childhood)》(也被翻译成《儿童世界的大发现》),在书中她发现人的思维发展中,最早接触的是具体的感知觉,后期才是抽象的图形、文字、语言,而前者—感知觉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后者—抽象思维是经由外界的刺激、学习、吸收才能建立的能力。而当前的教学的方式,是依照儿童的平均发展水平来制定的。但是,不是每个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规律都是一成不变。根据统计,女孩子的抽象思维发展的速度平均比男孩子高!就可以证明每个孩子的抽象思维的成长曲线是不尽相同的。那么如何来帮助孩子建立抽象思维,就成了3-6岁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这个论点下,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提出了教具、教师、环境三要素,通过科学化、系统化、人性化的方法来按部就班地建立起孩子的抽象思维。  更重要的是,她提出了从感知觉的发展入手,提高感知觉的灵敏度、分辨力,再建立起分类、配对、序列的三项基本逻辑,而后进一步提升为半具体的思维,最后进展到抽象的思维。她设计了一套可行的步骤、方法、教具,让教师不再需要去摸索,就能引导孩子建立他自己的思维!二、中国的国情适合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中国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地球村的一分子,所面对的是全球的竞争,也包括教育领域,只要能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发展有益的新的教学理念,都是应该被接受、引进,并去伪存真,使之中国化。 蒙台梭利教学的三个要素中的“教具”经过这几年来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品种及数量皆可满足教学上的需要。有些园所也能自行创设一些符合蒙台梭利教学理念的教具。因此“教具”这个因素不是制约蒙台梭利教学在中国发展的因素。  而另外两项因素“环境”,“老师”才是目前蒙台梭利教学在中国发展的瓶颈。“环境”是由合格的教师所创设的,”教师“是由园所的培训加上自身的努力而来的。这两项因素的成功与否,只决定在于“人”的因素。  因此,蒙台梭利教学法至今在中国的发展,未能形成火爆的气候,不是因为蒙台梭利教学不合适中国的国情,而是缺乏优秀的蒙台梭利教师。三、蒙台梭利教学法能给中国的孩子带来哪些“质的飞跃”  1、提高感知觉的敏感度与分辨力: 蒙台梭利提供孩子一系列的感知觉教具,通过孩子重复的操作去分辨。一方面提高五种感知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刺激量,使大脑内的感知觉神经细胞得到发展(神经元的增加)。这样就能提高孩子对感知的敏锐度,外界的信息能有更多的进入大脑,丰富了思维的素材。其中又以视觉及触觉两项对抽象思维的形成最为重要。通过多重感知的信息同时进入大脑,形成记忆,再透过配对的训练,让原本在大脑内的单元记忆,逐渐形成网状的关系。也就是把记忆从浅层记忆变成深层记忆,被永久的记下来。序列的操作,能让孩子去仔细观察不同物体之间的细微差异是什么,重复的练习中,孩子逐渐掌握了观察的技巧与心得,内心中滋长了比较大小的基本逻辑。等到一定的练习量后,孩子可以脱离教具,只凭借视觉的分辨力就可以区分物体的大小了。这就是蒙台梭利主张—“由教具开始,到脱离教具”。  2、自我错误的更正能力:  如果每个孩子都必须在老师的协助下才能知道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那么就会养成对老师的依赖,对独立性的发展及自信心的养成都是不利的。而蒙氏教具的设计中,要求教具必须具备错误的更正能力,孩子在摆弄教具的过程中,会去不断的尝试新的方法,去探索对与不对。(比如:插座圆柱体的圆穴就是用来给孩子核对是否按照大小,依序把圆柱排好。如果序列不正确就会发生无法把所有的圆柱放入圆穴内。孩子会重新将圆柱取出,再思考,再判断,将其重新排列!直到正确为止。)在这过程中,不仅刺激小手肌肉的发展,也刺激触觉及视觉对大小的感知觉,更重要的是建立孩子勇于尝试的信心,不怕困难的决心,及独立发展的个性。  3、环境造就人的性格: 蒙氏教学强调人文环境,也就是孩子与老师、孩子与环境、孩子与孩子的互动关系。在孩子与老师的互动中,蒙氏从老师与孩子的平等关系着手,建立起孩子感恩的心。让孩子去体会老师为他们付出的努力,一句孩子发自内心的“老师辛苦了”,代表孩子能读懂的老师辛勤的奉献,进而产生感恩的想法。   在孩子与环境的互动中,蒙氏刻意去创造一个“有秩序性”、“单一性”、“自由性”的操作环境。秩序性是想教会孩子懂得“纪律”,学会尊重他人;单一性是想教会孩子懂得“等待”与“忍耐”;自由性是想教会孩子懂得“分享”,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在孩子与孩子的互动中,蒙氏提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要求。与他人的相处,能考虑到他人的权利。资源是共享不是独占的。改变孩子间从“独占”的心理特质转变成“与人分享”,“学会等待”。培养彼此之间不是竞争者,而是合作的双赢伙伴。  4.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 在蒙台梭利博士研究中,发现幼儿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两大学习特质。一个是“敏感期”,另一个是“吸收性的心智”(Absorptive Brain and Mind)。前者—敏感期,也称为关键期。所有的生物(包含人在内)都会存在敏感期,掌握基本的求生技能。可是人类能成为高等生物,就是因为大脑的皮质细胞能进一步的细化,分为感知觉神经元,记忆神经元,思考神经元等。运用敏感期的特性,在神经元快速分裂增加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合理的刺激量,以达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因此,蒙氏教育无论是早期教育(0-3岁)幼儿教育(3-6岁)都在敏感期的掌握与运用下,做最大的努力。因为不同的能力敏感期出现的时间未必相同,但是都出现在12周岁之前,其中的85%出现在6周岁之前。  吸收性的心智是蒙台梭利博士研究的最重要发现之一。所谓的吸收性心智就是孩子能在不理解意义之前,记住许多东西。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孩子的知识是可以被灌输的。但是在做法上是必须注意使用的“度”及运用的“技巧”。巧妙的运用吸收性的心智,能够帮助孩子短时间内记忆很多的东西,这些记忆的素材,是孩子用来建立想象,思维的重要素材。没有一定量的素材,是无法让孩子去分析,比较,归纳出逻辑来的。  这两项特质,以前没有被特意的强调,但是我们多少都有做到一些。蒙台梭利博士的研究提供我们如何更有效、更科学、更系统的帮助孩子运用敏感期及吸收性心智的两大法宝!四、结论: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确为幼儿教育带来了一盏明灯。它的科学性,系统性在幼儿教育这个领域中是独特的、杰出的。是中国现阶段幼教事业发展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借鉴蒙台梭利的想法,创出对“孩子有益”,对“教学有效”,对“家长有心”的教学新思维,是我们从事幼教工作的时代使命及责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7081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