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会跟孩子谈话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但请再回想一下,我们谈话的内容通常是什么?又多半会用什么口气来表达呢?
是“赶快来吃饭!”“快点去洗澡!”的“命令句”吗?
是“你作业做完了吗?”“你到底有没有听到我说话?”的“疑问句”吗?
是“你穿这样会冷喔!”“多吃一点!”的“问候句”吗?
还是“我跟爸爸今天下午要去参加一个宴会,你跟弟弟自己去外面吃。”“刚
小毛打电话给你。”的“陈述句”呢?
以上这些句子都不是我所要探讨的“谈话”,因为它们大多是单向地、临时地、直接地传达一个信息;而我所说的“谈话”──具有特定价值的对谈,应是双向的、互动的、经过设计的,并且具有既定的目的、方法和过程,它是:
以关心孩子为目的,以正确聆听为方法,帮助孩子了解、接纳自己,并学习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及心理的需要,以便能更健康地成长。
大环境的改变、信息的发达,让我们的孩子每天坐在计算机前打电子游戏、做报告、交朋友的时间日益增加,虽然带来不少刺激感、新鲜感和方便,然而孩子们的思考能力、书写文字的能力以及沟通的能力也因此相对下降。这实在值得做父母、老师的我们好好思考,什么是对孩子最有益的教育途径?如何才能活在时代潮流中,却不被潮流吞没?
不过,无论环境如何变动,我想唯一不会变的是人心对“爱”的需要。孩子没有计算机、没有电子游戏,照样可以健康地活下去,但若孩子没有了爱,不但内心会枯萎,甚至还有可能失去生命。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爱呢?我想营造有价值的“谈话”永远是一个不败的方式!不但如此,用正确的方式跟孩子谈话,还可以引导他们更了解、接纳自己,并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事、物。因此,创造一个有价值和有效的谈话,正是我们要努力的目标。
其实不只是孩子,所有的人在生活中──特别是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能带着关心和爱来跟自己谈一谈,常常在谈过后,内心就会得到支持和力量,甚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这2、30年来,以“谈话”为主的心理咨询蓬勃地发展,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和价值。
然而,我们要如何开始呢?是把孩子叫来好好教导一番吗?或是为孩子报个心理课程?还是尽量满足他们的一切需要,让孩子快快乐乐、没有烦恼呢?事实上,这些都不是孩子最想要的。
据“儿童心灵照护”调查报告(2004)显示,有88%的小朋友希望有人愿意倾听自己的心声,但也有30%以上的孩子表示自己是无人可“谈”的,也就是当他们有烦恼和压力时,没有人能听他们说话、了解他们的心情。
孩子若是常常处在“有苦无处诉”的状况下,日后他们就会习惯性地把问题及烦恼留在心底。若长期累积不处理,孩子心灵上的伤口会愈来愈大,未来的发展也很容易被扭曲,对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我的一位女性咨询者,谈到她孤单成长的情境时,流着泪说:“我的父母重男轻女,小时候就感觉到他们并不喜欢我,我常常不明白他们为什么突然毒打我一顿,好像我是他们的出气筒一样……没有人了解我、听我说话。老师,你知道吗?我唯一可以倾诉的对象就是空气中的灰尘,或是幻想‘在灯泡中的小天使’……”虽然她已近中年,但想到小时候的境遇,仍然像受了伤的小女孩,哭泣颤抖不已;也由于她从小就不被了解、无人倾听,到了中年,她要真实地爱自己、接纳自己,爱别人、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件极不容易的事!
谈话的准备
我们渴望能成为了解孩子、聆听孩子说话、协助孩子健康地成长的关怀者吗?如果是,那么我们要先问问自己:
是否愿意付出时间和心力陪伴他们?
是否愿意放下自己主观的看法和习惯的说话方式?
是否愿意学习以爱和接纳跟他们“谈”,带着真心与耐心“听”他们的心声?
正确的态度
要回答以上的问题,看似容易,但若没有真功夫,做起来还真是一不小心就会落入教条式的教导和训诫中,不但无法达到我们预定的谈话目标,甚至会产生反效果。曾经看到一个孩子跟妈妈说:“妈,老师不公平!我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写作业,只得了B,晓倩在网络上随便抄一抄、组合一下,居然得A!太没道理了,老师偏心。”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会如何响应他呢?
“自己写不好还怪老师?”
“老师评分一定有道理的,你自己检讨一下,不要老爱抱怨。”
“是啊!怎么得到这么差的成绩,下次要更早准备,知道吗?”
虽然以上的响应,目的是要孩子懂得反省、改进,不要把责任推给老师,但却忽略了孩子的情绪和内在需要。孩子可能因为努力了却没有预期中的结果,而产生挫败感,或因为自己的成绩不如同学,而产生不平衡感,所以跟妈妈说出这些话。这时候如果没有先纾解他的情绪,真心了解他的处境,反而立刻用自己的判断和预设的立场训诫孩子一番,他很有可能因为不被理解而不想再与妈妈谈下去,甚至会更加挫折、沮丧。如此,我们就大大丧失了借着谈话帮助、关心孩子的机会。如果我们这样说:
“听起来老师评分不公平真的让你很生气,而且你比别人更努力,却没有别人的成绩好,心理实在很难平衡……不知道晓倩的作业内容和你的有什么不同呢?”
这样的响应是先接纳孩子的情绪,人一旦感到被接纳,他内心的力量就会增强,反而更有能力去面对他的挫折;之后再引导他思考自己的缺失,并仔细对比一下同学得高分的原因,才能达到让他自省的效果。可惜我们常常跳过孩子的情绪和需要,直接告诉他该如何做,因而让负面情绪和不被了解的愤怒,削减了他的内在力量。
当我们想以“谈话”来关心孩子时,绝不是单方面把自己主观的想法、价值观、过去的经验直接告诉他们,甚至帮他们解决问题。因为“谈话”不只是一个听、一个说的谈“话”,不要忘记,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他们能因此了解、接纳自己,以积极态度面对环境,健康成长。因此,谈话必须带出“思考”和“发展”,而这些都必须在真诚、尊重、温暖的气氛和关系中才能达成。
除了要有正确的谈话态度之外,谈话的准备还必须要注意双方通过言语、行为与环境交互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通常称之为“气氛”,像是紧张、轻松、严肃等,这“气氛”不一定看得到,却可以真实感受到。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安排两个人面对面安静地坐着,其中一个原本就善于表达情感,另一个却喜怒不形于色,他们都被装上电子仪器,以捕捉脸部肌肉的细微变化。相对静坐两分钟后,发现他们的情绪及肌肉变化竟开始互相影响,且多次实验结果都一样。
这说明,即使是没有交谈的两个人,只要共处在一个情境下,就算只是很短的时间,情绪也会被感染。换句话说,“情境”与“气氛”对谈话的确是有影响的,它们包含了谈话的时间、地点、个人身心状况、双方的关系、聆听的技巧等因素。
适宜的时间
很多参与学校教育的义工,在进班讲故事或做教育服务时,会发现有些孩子需要特别的关注,却没有足够的时间跟他们深入交谈,因而常常利用下课或放学的时候,找机会跟他们寒暄几句。但在这样的谈话过程中所开启的话题,可能会因为要上课或赶着回家,最后只得匆匆结束,无法达到了解和引导孩子的效果。
由此可知,当我们要展开较具结构的“关怀性谈话”时,必须考虑时间的因素,通常能有20-40分钟(视孩子的年龄及实际状况而定)较为理想。在谈话之前,我们可以思考:
j我需要谈多长时间?现在的时间是否足够跟孩子开启某些话题?如果时间不够,可以跟他约其他时间吗?
k孩子现在正忙着做其他事吗?他是否有时间并愿意跟我谈话?如果不是自己的孩子,那么他的老师或父母也同意我现在跟他谈话吗?
考虑时机恰当与否,是为了维护谈话的质量,并让大家在有心理准备的状况下进行谈话,以免超过时间,或谈到一半时,关怀者不得不去做饭、孩子则想要赶快看卡通……在谈话过程中,只要其中一人陷入焦虑、不安,谈话质量就会大大受影响。
适当的地点
最理想的谈话地点应该兼具“安全性”及“隐密性”,这样双方比较能在不受干扰的状况下,安心、放心、专心地谈,容易达到关心孩子的目的。
一间无人的教室或小房间通常是最适宜的,不过在学校或小区中心不一定能方便借用场地。不过,即使没有适合的场地,也不要因此降低谈话的热忱,我们还是可以在公园、餐厅、快餐店或商场中比较安静的角落,甚至是在自家的客厅或房间里,跟孩子进行一般性的谈话(指非暴力、性伤害、虐待、偷窃等特别事件的谈话)。或者也可以跟着孩子到他常去的书店、小吃店、公园等地方走走,这也是了解他或找到话题的好办法。
双方的身心状况
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都会影响他的认知和情绪,所以在进行谈话之前,我们必须思考:
j我现在的身体状况好吗?是否存在不利于谈话的生理因素,如头痛、咳嗽?
k我的睡眠充足吗?我现在是否需要休息?我能集中精神吗?
l我的心情平静吗?我有烦躁的感觉吗?我是否还在生某人的气?我的情绪是否可以控制得住?
m谈完后我是否必须赶着去做别的事?这样的情况会不会让我在谈话中心神不宁?
经过评估以后,若以上的问题都在掌握之中,那么,身心状况对谈话的干扰就会降到最低。
双方的关系进展
融洽、温暖、友善的关系,永远是关心他人最重要的基础,甚至可以说,那就是关心本身,因为一个好的关系,可以帮助对方建立自信、被爱滋润,并创造成功的人际经验。
因此,当我们在跟孩子谈话之初,就必须尽力与他建立良性的互动,主动表达真诚、接纳和关心,创造彼此的信任感、安全感。当然,这些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如果你和孩子的关系本来就疏远,甚至有点紧张,就必须一步步来。常常看到有些父母因为孩子不听话而气急败坏,通常我会问他们:“你们平常有沟通的习惯吗?还是只在发生冲突的时候,才做‘强烈的’表达?”
其实要有良好的沟通,并让孩子做出最有益的决定和行动,是有步骤可循的:
步 骤
谈话性质
谈话内容
谈 话目 的
第一步
谈天
没有特定主题的闲谈或聊天。例如,聊天气、问候身体状况、讨论喜欢的电视节目、娱乐项目……
从较不具威胁性的“谈天”开始,借此与孩子建立“融洽”的关系,这样孩子比较不会有防卫的心态,能让后面的谈话更加顺畅。
第二步
谈心
表达内心的感觉或想法。例如,谈到对老师、父母、同学的感觉,自己的心情……
能“谈心”就表示有一定的信任度,也表示孩子愿意敞开心房,从谈心当中能渐渐了解他的需要或问题。
第三步
提供信息
向对方提供与谈话主题相关的信息。例如,谈及养宠物时,向对方提供所有养宠物所需准备的物品及花费……
当我们与孩子建立了谈心的基础时,他们比较能够听进去我们所说的话,甚至遇到问题时会主动求助,这时也就是我们提供信息的机会。但要注意,即使进入这个阶段,也不要趁机说教,或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
第四步
建议
跟谈话对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例如,对于饲养宠物,自己比较赞成养鱼或乌龟,因不需要处理动物掉毛的问题,也不容易造成过敏。
在众多信息中,可以把我们认为最适宜的方式和经验跟他分享,给他适当的建议,并与孩子一同做决定。
第五步
应用
将所讨论的结果实际应用出来,并验证所做的决定是否恰当。
陪伴孩子将讨论的结果应用在生活中,并不时地检讨和修正所做的决议。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7169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