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给你的孩子说话的权利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育儿知识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儿子懂得多?”

爸爸回答:“当然啦!”

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

爸爸说:“是爱迪生。”

小男孩又问:“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发明电灯?”

这是夏杨小时候曾经讲来“戏弄”我们的一个小故事。

实际上,我们家是一个很民主的家庭。我一直不把夏杨是否听我们的话当成判断他是否是好孩子的标准,他的爸爸也一直像朋友对待他。我们知道自己不是真理之父、真理之母。随着孩子的成长,应该给孩子越来越多的自由度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

饭店的餐桌上,一个母亲夹着一块鲜嫩的鱼肉,硬往一个五岁男孩的嘴里塞。边塞边说:“这孩子中午就没好好吃饭,这么好的鱼,就是不吃。我就不信你这么不听话!”

看那阵式,她真的想把儿子的嘴巴撬开。

男孩抗拒着,哭着:“不吃,不吃……”

母亲的脸阴沉着:“不行,你今天非得把这块鱼吃了。”

这时同桌吃饭的人开始劝说:“算了吧,孩子不想吃,干吗那么难为他?”可那位母亲像没听见,举着的筷子和筷子上的那块鱼,还在孩子紧闭着的嘴边,强硬地坚持着……

这是我亲眼见到的一幕,而这一幕在那以前和之后的日子里,也多次见到。不是同一个母亲所为,却如出一辙。

我想,在今天的生活条件下,一个孩子一顿饭不吃一块鱼,与让孩子体会自己的意愿被尊重的感觉,好像应该后者更重要。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这些都是连小动物、连婴儿都会要求的事情。母亲的责任应该是搞清楚孩子不想吃的原因,而不是强行硬塞到嘴里。结果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餐桌上的不愉快,更有幼小的心灵受到的伤害。这种伤害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非爱行为”,是以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就像一本书的名字《都是为你好》,但却会让孩子产生自贬和羞耻的感觉。

有一个二十三岁的大学生,父母都是很成功的人,尤其是他的母亲,有一种很强势的性格。从儿子小时候,她就以儿子特别听她的话为自豪。连这个孩子大学学的专业,都是妈妈亲自给他选的。最后,这个孩子休学回家,回到母亲的身边,再也不愿意出来,甚至一刻见不到母亲,他就没有安全感。

他又回到了哺乳期,因为他在生理上虽然断奶了,但他的心理始终没有断奶。

我很能理解母亲们心里动不动就想为孩子做事的想法和冲动。我也经常不自觉地就想帮孩子,但一旦夏杨说一句:“哎呀,妈……”我就会意识到:多余了。

在儿子的一生中,母亲永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母亲的教养方式,直接决定着儿子将成为怎样的人。

我经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闭上你的嘴,不要辩解了。”“你必须听我的,这是命令!”……我就很为那些孩子担心。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做父母的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遇到类似的情况而不辩解,到时候你甚至会尖叫着对孩子喊:“你为什么不辩解?”如果从小你不给孩子这种解释和辩解的权力和机会,他不被父母尊重,长大了他就很可能成为一个屈服于权威、不敢有自己主见的唯唯诺诺的人。

一个人受到批评和责骂时,辩解是一种很自然的反应。如果是陌生人这样对他,他也许会很愤怒,但很快就不当回事了;如果是孩子尊敬又亲近的人,尤其是母亲,这样对他,他就会伤心、委屈,次数多了,就变得不自信。

我经常对夏杨说:“你有辩解的权利,但妈妈和爸爸也要说出我们的意见,你来和自己的想法对比一下,看看哪个合理。”更多的时候是我们的意见被他采纳。即使不被采纳,我们也不觉得他冒犯了家长的“权威”。如果他用自己的成功,证明了我们建议的错误,我们会向他祝贺,并检讨我们自己;如果他用自己的失败,证明了他自己的错误,我们也不讥讽批评他,让他自己反省,下次他会更慎重地考虑父母的建议和自己的想法。

孩子也有说话的权利,不要对孩子进行无端的批评和责骂。因为受委屈的人,很少去反省自己有什么过错,而被感动的人则更容易自省,并且因为感动增加内心的勇气和自信,同时他的自制力也会增强。也许孩子因为不听话,会遭遇挫折,但这也是他成长的代价,教训会比经验更深刻。当然,这样放手的前提是,确保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性。

给孩子更多行动和说话的自由。家长越是尊重孩子,到一些大事上,孩子才会主动思考,会更“听话”。

孩子在十二岁以后,进入所谓的“逆反期”。这时,更要把尊重给予孩子。实际上我认为所谓孩子的“逆反期”,就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长期,这应该是很值得我们家长欣慰的现象。但有的家长却在为孩子们觉醒的自我意识而烦恼,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孩子“不听话”了,而且自己的主张越来越多。随后,父母与孩子的冲突也就越来越多。

对于一个已经有自我主张和能力的孩子来说,乖乖地“听话”是一种痛苦。我一直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主张,我和夏杨经常辩论,但不是在愤怒的情绪中进行。我会在一种平等、平和的状态下,和他讨论我们和他发生歧义的问题。这样做也是让他养成一种习惯,将来在社会上,如果和别人有不同意见时,也要让自己在这样的心境中,理性地与别人交流沟通,而不是情绪化地争吵。

在夏杨的成长中,我没有特别感觉到他的“逆反期”,也没有感觉他把我气得不行了。因为从小我们就习惯了让他阐述自己的看法,在理解他的前提下,再阐述我们的意见,所以没有让他逆反的土壤。我们允许在辩论中暂时谁也说服不了谁,到现在还经常在家里进行这样的辩论,有时候把问题放一放,有时候他被我们说服,但有时我们也被他说服。现在我们承认,他看问题的睿智和角度,有时候是我们所不及的,这时,我和他爸爸会很虚心地听他给我们就某个问题“上一课”。

父母的话不是真理的标准,但在是非原则问题上,则必须很明确地表明父母的立场观点。孩子能服从,也是因为他自己思考了父母的意见之后,认为是正确的而愿意服从。一般来说,即使父母说的是真理,但非常苛刻地强求孩子去服从,结果也往往是坏的。

不要捂上孩子的嘴巴,给孩子说话的权力吧。平等、尊重、沟通、理解、倾听、建议,你会在孩子身上看到令人鼓舞的情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7518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