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孩子,大街上的孩子,身边常常带着一只又破又旧的绒毛熊或退色的布兔子……而你的孩子却从不带着这些东西。
根据精神分析学理论,在8个月左右时,孩子开始慢慢发现并意识到自己同妈妈不是一个整体,自己不同于妈妈。这种发现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脆弱的感觉。面对分离,他感到某种压力,为逐步减轻这种所谓的“分离恐惧”,有时,他会选择一个依恋物,比如绒毛玩具、小毯子。因为孩子不仅仅需要脑海里保持着妈妈的形象、忍受着妈妈不在时的不安,还要对外部世界感到放心,寻找到自我和面对陌生环境的勇气,而依恋物使孩子能够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建立联系。
有些孩子喜欢毛绒玩具、小毯子。然而,孩子选定依恋物的过程并不简单。
*有些孩子在选择自己的依恋物时,非常有创造性。床上的味道,身体的某一部分(他习惯玩的手指或脚),卧室里的彩色张贴画的一角,一段音乐……这些都可以成为他的依恋物!
*一般来讲,婴幼儿专家认为孩子不会完全没有代替品或依恋物。
如果他不需要?
也许,你的孩子喜欢得到感觉、味觉、声音的满足,总言而之,是那些不易被他周围的人发觉的东西。
*有的孩子跟妈妈的分离过程很自然、很顺利。他能创造一个过渡的空间,比起依恋一个固定东西的孩子,显得更为放松。这种类型的孩子没有传统的依恋物,但在他们身上或许具有某些自主、平和的感觉。
*有些孩子,由于他们的性格和生理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和处理焦虑。
要不要给他一个“真正”的依恋物?
不要……如果孩子离开你没有哭闹,晚上很容易入睡,适应托儿所或阿姨家的生活,他并不需要一个依恋物。你应该感到很幸运,因为他离开你时没有大哭大闹。
要……如果他非要你抱着他才肯入睡,一放下他,就会大哭不止。不妨给他一个软软的东西,让他想起你抱着他的感觉,让他分心!也可以给他一件有你身上味道的丝巾或衣服。
哎呀,他的依恋物是妈妈
某些孩子没有依恋物,原因很简单:一点也不能离开妈妈。他们固执地坚持一种需求:完全绝对地同妈妈合为一体。对他们来讲,依恋物并没有什么必要,反正他们也不会用。
*如何识别这样的孩子
一般来讲,当妈妈不在身边时,这样的孩子别人是无法哄的。他们有严重的睡眠问题,经常一晚上起来10多次,每次都没完没了地要妈妈。通常,只有妈妈回到身边,他们才能安静,妈妈就是他们的依恋物。为了全家的利益,作为妈妈要重新考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果孩子很难离开妈妈,很可能妈妈也很难离开孩子,因为怕孩子失望。要意识到这一点,并矫正自己的做法。如果你感到难以应对,可以去找专家咨询,听取他们的建议。
合作者:精神分析师JacquelyneBrun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7646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