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一句口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比孩子能干的家长,出于爱子之心,恨不得为孩子包揽一切事情。他们处处照顾孩子,更时时保护孩子。由于家长太“能干”,太“勇敢”,以至于剥夺了孩子锻炼自我的机会,压制了孩子的自主发展。 在“勤快”、“勇敢”、“能干”的家长身边,大多是依赖性强、娇生惯养,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解决问题能力和挑战精神的孩子。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懒惰,怕吃苦,自理能力差。 上海宝山区曾对500个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27%不会洗脸,37%不会穿衣服,66%不会扫地,97%不会整理书包;中年级学生92%不刷碗,95%不整理房间;高年级学生93%不会烧饭,97%不会洗衣服。 那么,是这些孩子一开始就好吃懒做,不愿意自己做事吗?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其实,这些孩子大部分有过尝试自己做事的愿望,但我们的家长们往往在这时,不遗余力地把这种自立的思想萌芽给扼杀掉了。而且理由种种:什么孩子还小,怕做不好,不放心;心疼怕累着,不让吃苦;认为有钱就该让人伺候着;担心影响学习…… 总之,是舍不得让孩子动手的。这样的教育思想教育出来的孩子,又怎么可能勤快呢? 【案例】 (1)一个平常的日子,一所普通的学校,可是门口站满了拿着扫帚、抹布、铁锹等工具的孩子妈妈。这是干什么呢?一问才知道,今天学校要大扫除,要求学生带工具来打扫卫生。于是乎,家长们请假的请假、旷工的旷工,出马上阵,卷袖子干起来。孩子呢?或站旁边观看,或干脆跑到操场上玩去了。 (2)舞蹈教室里乱哄哄的,大人孩子忙成了一团。要上课了,需要换舞蹈服啊,结果所有的妈妈都在手忙脚乱,所有的孩子都笔挺挺地站在那里,任由妈妈扒下自己身上的羽绒服、毛衣、毛裤, 然后套上舞蹈服、舞蹈鞋。有的妈妈手脚慢了,孩子一脸不耐烦地催促:“能不能快点啊?真慢!”下课的时候,照样又是一通忙活……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家长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案例中的这些场景,普通又普通,常见又常见,相信很多家长都见过。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样的包办替代,对孩子成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但家长们却依然乐此不疲。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家长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属于他自己的事情。 首先,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差,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自我服务意识差,个人生活料理不好,势必给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其次,对孩子心理发展不利。他们会认为父母什么都包办是理所应当的,我的衣服就该妈妈洗,我的事情就该别人做,渐渐把自己当成了“小皇帝”。如此形成只是为自己着想的自私心理,日渐懒惰,并缺乏爱心和责任感。 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有照顾和抚育孩子的义务,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提供给孩子,但是千万不可以代替本应由孩子去做的一切,如果那样就会限制孩子的成长,剥夺孩子生长的空间。孩子是要走向未来的,而未来社会是能力型社会,孩子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劳动能力、吃苦能力等综合素质,决定着他未来的发展。 这诸多能力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从生活实践、交往实践、学习实践中才能获得。所以,当孩子一点点长大,我们要适时放手,让孩子去做他们该做、他们能做、他们愿意做的事情。 我战友的妻子是一个勤快无比的妈妈,女儿都读初三了,却从未自己洗过衣服。因为要上早自习,孩子每天都要起很早,哪怕自己休班,妈妈也要起得更早给女儿做早餐,然后一大早骑自行车把女儿送到学校去。而孩子下晚自习的时候,常常是夜里9点多,妈妈无论白天多累,都要给孩子做夜宵,看着女儿吃下去了,把女儿换下来的衣服洗干净了,伺候着孩子睡着了,才肯上床休息。 除了把女儿照顾得妥妥帖帖之外,平时,她从不用孩子动手做家务,即便孩子要刷碗,她都夺过来自己干。结果,孩子读高中的时候住校,不到两天就哭着跑回了家,说什么也不去了。原来每天吃完饭孩子不会刷碗,同学们都笑话她。衣服脏了,更是不知道怎么洗。还想家,想妈妈…… 所以说,包办出来的孩子大多自理能力差,惰性强。而如果抛掉溺爱,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也就能够早早自立了。 2.要学着做个“懒”家长 我一直秉承施爱有度,理性教子。在和妻子培养女儿的过程中,不时地告诫自己:让自己懒一点。 妻子平时做事本就随意,自有了我这样的教育理念后,就越发“懒散”了。依依坐在床上对坐在沙发上的妈妈喊:“妈妈能给我倒杯水吗?”她妈妈屁股都不抬:“宝宝自己去吧!” 她妈妈靠在沙发上吃桃子,吃完后会高举着桃核喊依依:“宝宝,帮妈妈扔到垃圾桶,好吗?”依依屁颠屁颠地给妈妈帮忙,她妈妈会竖起大拇指夸她:“宝宝真能干,都能帮妈妈干活了!”于是,孩子会觉得自己很有本事,连妈妈的活都能帮干了。 妻子经常对朋友讲起孩子练舞蹈时,自己的“懒惰”招致的误会。那是依依4岁的时候,为了培养孩子的气质和促进身体发育,以及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给她报了一个舞蹈训练班。开始学舞蹈,每天妻子把孩子送去,就站在旁边看依依笨拙地脱衣服、换舞蹈服。去接依依的时候,也照样坐在旁边等,无论依依穿得有多慢,有多费劲,她也不伸手帮忙。其他的妈妈都忙得满头大汗,可她悠闲得很。 时间长了,竟然有家长悄悄议论:“这肯定不是孩子的妈妈,要么是保姆,要么是后妈,太不称职了!”而当确定真是亲妈妈以后,勤快的妈妈们都用不满的眼神看她,怎么能这么当妈妈呢?太懒了吧?太狠心了吧? 妻子就是这样“懒散”地把劳动、照顾自己的机会给了依依,自己轻松了,孩子也成长了,大人和孩子都收获了一笔财富。 有些家长眼睛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把提高成绩放在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对孩子的一切都包办代替,而对于自理能力的培养,实在是漠视了又漠视。事实上,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而且对于提升孩子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帮助。所以,当孩子长时间学习之后,提出要自己做一些事情或帮妈妈做家务时,即便只是出于让孩子的大脑得以休息的目的,也不该拒绝。 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上学的时候,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做家务这样的事情长大了自然就会了,何必现在牵扯孩子的精力?这种思想还是建立在“学习第一”的基础上,导致的后果是孩子即便长大了也不会照顾自己。做家务或许学会了,可是依赖性可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的,独立意识和能力也不是立即就能生成的。 3.丢掉溺爱,方能唤醒孩子 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表现为惰性强,不进取。虽然孩子懒惰的成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原因还是来自家长的溺爱。其实,对于孩子的懒惰,家长和孩子大多不自知,他们会认为这是正常的表现,在他们心里:家长的溺爱是出于本能之爱,孩子的懒惰也是自然之状,所以他们不会认为有什么不妥。 孩子还小的时候,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就该这样享受爱;而在孩子眼里,家长就该这样爱自己。而当孩子日渐长大,面对惰性行为,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家长和孩子就会相互指责。而到那时,再想改变却非易事。 所以,家长要及早醒悟,丢掉溺爱,唤醒孩子,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打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让孩子每天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孩子做家长的小帮手,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只要是孩子能做的、想做的、愿意做的,就要大胆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在中国,许多家长给孩子的爱都仅仅局限于表面。比如,怕孩子吃苦、怕孩子受累、怕孩子被人看不起等,这些事情本来应该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解决,这样有利于让孩子学会做人的起码道理。但是,我们的家长们往往用包办代替来解决问题。以为替孩子做了,孩子就不用吃苦受累了,殊不知,孩子在安逸面前逐渐地失去了能力,失去了品格。 什么是爱孩子,每一个家长都有不同的体会,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溺爱不是真正的爱,而是狭隘自私、缺乏理性的爱。真正的爱是科学的,是理性的,是注重孩子能力和品格的培养,让孩子能堂堂正正地做人,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己去创立人生和财富。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7647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