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习惯往往能令人终身受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时间观念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孩子的时间意识呢?我们来听听马来西亚的专家们怎么说。
“时间”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很难通过解释说明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到它的意义。并且,对婴儿来说,教他们认时钟也很不现实。因此,应该通过培养孩子有规律的生活,将时间概念以非常自然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让吃饭、睡觉,都变成培养时间观念的一个环节。
育儿专家强调,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3岁以前是关键。
2岁前:以活动区分时间段
出生没多久的孩子,吃、喝、拉、撒、睡,都是跟着感觉走,饿了就要喝奶,困了就要睡,时间概念相当混乱。在这个阶段,不必刻意调整他的作息,尽量满足其需要。
而到孩子一个月大时,他就能自然按照家长安排的生活,产生初步的时间观念,形成按时睡眠,按时吃奶的正常“生物钟”。
等到1岁左右,孩子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生活中除了吃、睡,还多了活动的时间。这时,家长就要着手调整他的作息了。比如固定白天玩耍、睡午觉的时间;晚上则陪他进行较安静的活动,作为睡眠前的暗示。
父母还可以指示孩子用动作和语言来培养时间观念。例如,每天早上,孩子会爬起来要求穿衣;随后指着毛巾要洗脸、洗手。慢慢地,孩子会逐步形成“运动定型”,以后就能养成做事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2—3岁:用数数感受时间流逝
两岁到两岁半的孩子已经有了“数数”的能力,父母可利用数字,让他们了解时间流逝的感觉。比如,可以把“等一下”这样的抽象概念换成从1数到100。在捉迷藏时,请他数到20再睁开眼睛,让他了解时间如何在1、2、3……的数数中度过。
随着孩子能力的逐渐增强,孩子会感觉到时间其实就是由一段段事件组成的,而且,它会在事件的进展过程中流逝。
此时,家长还应该让孩子接受“时间刺激”。可教他拨时钟指针,并告诉他,当指针转到某一位置时,就表示该进行某些活动了。画画、玩玩具、做游戏等都要按时进行,按时结束,以养成孩子守时、惜时的好习惯。
3—4岁:认识时间词汇,使时间具体化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将生活中的具体行为和时间结合在一起,帮助孩子认识时间词汇。生活中可以增加早上起床要喝牛奶、天黑时要睡觉等对话,通过日常生活琐事,加强他对白天、中午和夜晚的印象。
5岁至学龄前:简单了解“过去”和“未来”
“过去”和“未来”看起来抽象,但只要善用辅助教材,就能让孩子简单了解,什么是“过去”,什么是“未来”。
家长可以利用故事书中事件的进展来讲解时间。起初,最好选用时间跨度较小,与日常生活作息密切相关的故事,如小熊的一天等。之后根据孩子的反应,再讲较复杂的故事,进而带入“未来”的时间概念,让他知道“未来”和“马上实现”是截然不同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7764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