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女儿考上北大,全家求租住房,欲长期租住。”7月7日北大校园的公告栏上出现了这样一则求租广告,让老师同学们议论纷纷。其实,近年来,从小学到大学甚至暑假培训班,人们对于父母陪读早已司空见惯,“高价陪读”更成了一种职业。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36.8%的家庭存在陪读现象。
反对陪读呼声更高
不少家长不惜夫妻分居、丢下工作、放下生意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在这种望子成龙的焦灼心态背后,有着社会、家庭、学生的深层原因:社会主流观念仍然把成才与学历文凭等量齐观,把上大学、拿高薪作为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而现在“四二一” 的家庭结构使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时同学之间不乏攀比与从众心理,这些因素都是推动家长陪读的巨大动力。
针对这种做法,有研究者对部分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赞成陪读的占36.7%,反对的占63.3%。赞成者多从减轻学生压力、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出发,也有人认为这样能让孩子学会感恩。反对者则异口同声地认为“抱着的孩子长不大”,学生必须学会自立自强。
陪读有利更有弊
并不否认,家长陪读对学生学习、备考有一定的帮助。例如,陪读可以保证考生复习、考试阶段的饮食营养,也让考生形成踏实、放心的心理环境,使其有良好的身心状态来学习。
但从根本上说,陪读可能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一些“副作用”:
依赖性强、没主见 家长陪读犹如撑起了一把“保护伞”,使孩子难以了解生活的艰辛、依赖性过强,一旦离开父母就难以自立。家长的过度保护和关注也容易影响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变得没主见、孤僻、不善交往。
逆反心理 十几岁正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这时形成的性格和心理缺陷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父母的过度保护往往会使他们处于心理冲突和矛盾中,可能造成逆反心理。
心理压力 家长不惜放弃事业、节衣缩食去专职陪读,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不小的心理负担,甚至形成阴影。不少孩子对家长陪读很无奈,不能轻松接受这份沉重的爱,从而郁郁寡欢。
该“放养”时不“圈养”
放养的鸟儿更恋?。其实,面对家长的一片苦心,不少孩子也未必领情。高三学生小文告诉记者:“都那么大的人了,哪还要人照顾吃饭啊,他们越重视,我的压力肯定就越大。我爸妈要想陪读,我肯定坚决反对。”
当然,父母不用像老鹰一样把子女早早啄出巢任其自生自灭,但如果孩子走到哪里,父母就把鸟巢搬到哪里,分明是在告诉孩子:“我们给你寻找食物,你就不用再学习飞翔了。”这样的“圈养”方式束缚孩子心灵的自由成长、剥夺孩子基本的生存能力。所以,家长不可盲目跟风,应按孩子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陪读,如果不是面临大考,平时该“放养”时应少“圈养”孩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8119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