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件事让我很困惑。我家孩子很喜欢玩飞机类的玩具,他也常常跟我们说,他的梦想是做个飞行员。上个周末,孩子爸爸难得陪孩子一块儿出去玩。在游乐场里走一个高空索桥的时候,我家孩子怎么都不敢走,这时候,孩子爸说:这么点高度你就害怕了,还想做飞行员呢?
哪知道这句话伤了孩子的心了,当时就不肯再玩了,回家的路上,生了一路的闷气。罗老师,请问问题出在哪里?我的孩子是不是太脆弱,受不了一点委屈?还有两个月,孩子就满6岁了。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显然问题不在孩子,在孩子爸爸。
从孩子爸爸的角度看去,他应该是出于好心,希望通过“正话反说”的办法,去鼓励孩子更加勇敢。结果,却用嘲笑的、不接纳的方式,伤害了孩子的自信自尊。
也许这位爸爸的早期经验里,也常常被这样有条件地对待、被否定——我猜大量父母(尤其是爸爸们)幼时都曾这样被对待,只有做对了的时候才能被肯定,被认可,否则就不。所以,他不懂得用更加宽容的态度,去对待自己孩子的那点正常的“胆怯”。
其实,最好的做法是,在孩子害怕的时候,用包容、接纳的口吻说一句“没事,爸爸在!”
这个例子很典型。现实中,很多父母给孩子传达的信息是矛盾的。他们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学习更好、更加独立、以后更成功,但另一方面,却不自主地做着干扰孩子学习、强化孩子的依赖性、打消孩子的自信和自尊的事。于是,本意是要“成就”孩子,结果所做的,却恰恰是在“毁掉”自己的孩子。
要避免这类矛盾,父母们需要学习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所谓无条件接纳,并非无限度、无原则地满足、服从孩子的物质需要,而是和孩子情感上保持联结,要让孩子明白,不管他们是谁,或他做了什么,你都爱他。孩子会从父母的接纳中,感受爱,建立安全感,继而接纳自己。
能够接纳自己的孩子,才能让他妈正确认识自己、并与自我和谐相处,进而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最终获得外界的接纳和认可。可以说,孩子的内在和谐,让他们做到心无旁骛,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做更多重要的事,而不是把精力过多地拿来较劲、防御,以期获取安全感上。
历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成功人士,他们背后都有了不起的父母。这些父母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尤其懂得接纳孩子的不足,并给孩子积极的暗示和引导,让孩子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有时候,就是一句信任的话,让孩子成功蜕变。譬如下面故事里,我们能够看到的——
一个身材矮小的女孩,喜欢上了乒乓球,所有的人都认为她自身的条件不好。但是她的父亲坚持对她说:“你很优秀,真的。”
这个女孩就是“乒乓女皇”邓亚萍。
一个孩子因为口吃,自卑极了,而他的母亲对他说:“孩子,这是因为你的嘴巴无法跟上你聪明的脑袋之故。”
这个孩子长大后,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
一个男孩15岁时告诉母亲说自己将来一定要竞选美国总统,母亲这样回答他:“孩子,我相信你能行。妈妈也曾经有这样的梦想,只是当我觉得我做一个让病人喜欢的护士更合适时,我就放弃了。现在对你来说,也许正是实现这个梦想的最好时机。”
这个孩子就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克林顿。
孩子说:“我要跳到月亮上去。”妈妈微笑地说:“好呀,但是,可别忘记回来喔!”
这个孩子就是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地球人阿姆斯特朗。
亲友不安地问一位母亲:“您的孩子为什么总是一个人发呆?是不是神经有毛病啊?还不趁早带他去医院检查检查?”母亲坚定地说:“我的孩子没有任何毛病,你们不了解,他不是发呆,而是在沉思。他将来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大学教授。”
这个男孩就是爱因斯坦。
当一位父亲把自己的儿子介绍给儿子的继母时,说“这是全社区最坏的男孩。”这位继母立即接口说:“你错了,他不是全社区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的男孩。”
这个孩子就是日后创造28项成功黄金法则、帮助了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的卡耐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8297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