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家庭劳动中培养。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精神,摆脱依赖心理,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应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的今天完成,从而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当然,日常生活的小事的确能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但如果不加强日常生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很能很给让孩子受到锻炼。平时如果家长有意识教给孩子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就能更好地自我服务并做好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在美国,多样的小型活动是寓教于乐的手段。如组织缝纽扣、洗衣服、刷鞋,叠被子等各种比赛。会同家长让孩子当一天家。理一日财;还可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如在迎新年时让孩子自己动手做贺年卡,动手包饺子、炒菜等;还可组织女生用绒线织帽子、围巾等。这些都可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增添生活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孩子的能力。在日本,一些学校把学生带到无人的荒岛,在那里孩子自己生活几天。孩子们自己搭帐篷,找水源,自己生火做饭,有时只能自己采集野果充饥,很值得我们借鉴。我们现在也有学军、学农,也是锻炼的好机会,但是有些家长不愿让孩子们参加,这是不可取的。应当努力创设和利用有助于培养孩子学会生存的时机和条件,让他们积极参与,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是的,让孩子走入社会,去深入地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成长,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不掌握科学的方法,也会酿成不良后果。因此,家长还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层次地安排家务劳动才行。同时,还要灌输安全知识,注意安全,量力而行。
3、在鼓励中培养。只要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就应当鼓励和赞扬。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上也应是这样。如孩子会叠被子,会系鞋带时,会独自买东西时,都要及时鼓励和赞赏。就是在这种不断鼓励和赞赏之下,才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有了自信,自理能力才能渐渐培养起来。如果孩子扫地扫到鞋子上,拖地把脏水泼到衣服上,家长就大声训斥,孩子的兴趣被打消了,今后他还会做吗?自理能力又怎么提高呢?
4、培养自理能力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的自理能力,实际是一个自立问题,如果一个孩子想自立了,那么他就会去努力去自理,就会积极尝试,去培养和提高自理能力。而自立,这样就和父母有极大的关系,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有很强的奋斗精神、自立精神,那么,孩子就会有这种精神。下面的这个实例是十分感人的,它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8311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