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世界儿童绘画比赛中,小松画的《我给月亮打电话》榜上有名。这幅画以人物生动、构思大胆取胜,小松被誉为“金陵画童”。小松的父亲是专业美术工作者,母亲也学过舞台艺术。他从小就受到美术的熏陶。
3岁时就会用铅笔画打仗的场面和画大街上奔驰的汽车,因此引起了父亲的注意。父亲想用国画正规的方法诱导他,让他模仿古人的笔法,带他去参观博物馆,让他学画仕女和古时的人物。但他作画时不知不觉又冒出脑海中的形象,不是船就是哪吒闹海,曾使父亲十分生气。后来父母发现小松的画有生动活泼的特点,于是给以耐心的启发。
小松4岁时,就让他出外写生。凡是有画展都带他去参观,边学习边讨论;而且每天都定下时间练习书画。他的字画虽已飘洋过海,多次比赛获奖,但在严格的家庭教育下,小松从不懈怠。这是父母早期发现并给以特殊培养的结果。
绘画才能的另一个表现是善于观察事物,能抓住事物的主要形象,用笔简括地表现出来。这种才能也离不开大人的正确指导。女孩亚妮5岁时曾在广州举办个人画展,震惊国内外。有人称她的画是“无法无天,目中无人”,表现出异常的想象力和奔放的热情。10岁时她的画同日本天皇的画并排展出,有“东方毕加索”等美誉。
亚妮的父亲是美术工作者,不仅为她创造了良好的绘画条件,还指导她如何观察事物。当她按照自己的兴趣作画时,例如画树只有果而无叶,父亲一面以肯定的态度给予鼓励,同时也指出其缺点,使之达到“构图完整,运笔流畅,色彩鲜明”的境地。亚妮作画的特点也体现在许多儿童画上,在孩子心目中云彩是活的,汽车也是活的。孩子们甚至以为自己能呼风唤雨,移山倒海。所以儿童作画特别大胆,显得没有章法。这正是4~7岁儿童的童心,也是儿童画的特点。孩子们往往能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东西。
如画人时不会忘掉两只大眼睛,但有时漏去鼻子和嘴,画树总是挂着果子,而漏掉树叶;画动物不会忘记兔子有两只大耳朵,大象有长鼻子等。只有捕捉到事物的特点才画得像。为此,孩子需学会观察要画的东西,并将其与一般共性的印象加以比较。这是一个十分艰苦的锻炼过程。
常见一些还走不稳的孩子拿着蜡笔到处涂抹。在这些孩子中往往较早地表现出绘画的才能。如果大人将他们画的形象加以改造和充实,变成某种目的物,就会促进孩子的兴趣。经过多次指导和尝试,孩子才会渐渐懂得画一个形象的轮廓,这是一次飞跃。
有些孩子两岁后就能掌握,而另一些孩子到4岁时还做不到。其中,家庭感染和经常有握笔的机会都十分重要。有些表现特殊的孩子,会用木棍在地上画,用石子在沙子上画,足见兴趣的魔力。家长要发现并培养孩子这种兴趣。
孩子作画常常将心目中所想的反映到画中,所画的街道排满了汽车,楼房后面的事物也出现在画面上。父母要先肯定他的“内容丰富”,也要指出画面要合乎事实,不可能穿透楼房反映后面的东西。这时要带他到街上做实地观察,反映事实。有时大人认为孩子的画毫无章法,把不该放到中间的东西画在中间,而且夸大它的形态。
原来,孩子会把心目中认为主要的放在中央,画得很大。这时大人要理解孩子的心情,以突出的东西为主题,去掉不成比例的部分,使画面更合理。儿童作画要同大人反复磋商,并且要有一定的临摹才能把功底奠定。然而在临摹时要随时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思维,保持自己的特点。所以指导孩子画画要有一定的原则性,也要有相当的灵活性,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我问过几位考上美术学院的孩子为什么学美术时,他们都说:“老师说我画得好。”在幼儿园时画的画曾张贴表扬过,上小学在板报上画过画,上中学时参加过比赛……每次的表扬都巩固了孩子对绘画的信心,当孩子感觉得“我能画得好”时就能把自己的优点表现在绘画上,而且专心致志地从事这方面的学习,渐渐从更多的实践中踏上专业的征途。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8340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