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早教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吗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近几年,随着各种国外早教理念的引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0~3岁的教育。于是,各种各样的早期教育机构应运而生。不少宝宝从五六个月就开始“走”进“校园”,每周按时和爸爸妈妈去早教中心“上课”。然而,为什么要去早教机构?早教究竟是“拔苗助长”还是“点石成金”?很多家长自己也是“蒙查查”。

  记者上周在网络进行关于早教的调查,调查发现,有28%的家长带孩子去过早教机构。有56%的家长表示,“去了早教机构后,对孩子的作用非常大。”至于去早教机构对孩子最大的帮助是什么?有72%的家长认为是智力开发潜能,看来早教对家长们吸引力主要就是为了让孩子更聪明。

  调查还发现,有96%的家长对于0-3岁孩子的发育特点知之甚少,只有4%的家长“非常了解”。可见,多数家长是抱着“人家的孩子去,我的孩子也要去”的心态,随大流,上早教。

  那么,早教的“科学性”到底在哪呢?越秀区妇幼保健院早期综合发展中心和某国际早教机构的两位专家作了回答。

  妈妈问

  宝宝该不该上早教

  阳阳妈的困惑:阳阳今年一岁半了,身边好几个小朋友都上了早教班,阳阳妈妈最近也在寻思这事。可和家里人一商量,却发现反对的人不少。阳阳爸爸说:“阳阳这么小,吃好玩好睡好就行了,等上了幼儿园自然有老师来教。上什么早教,简直是多此一举!”阳阳外婆也不乐意:“上早教那是骗钱,你们小时候没怎么管过不也长大成才,现在有我在家里看着阳阳,去早教班花那个冤枉钱干吗?”阳阳外公更是打趣说:“你不如把上早教的钱给我,我保准给你把阳阳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男子汉!”

  为什么家人都不认可早教的好处呢?失落的阳阳妈妈想跟邻居们取取经,却发现他们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阳阳妈也越来越困惑了。

  小然妈的困惑:2岁多的小然沉默寡言,还喜欢板着脸,完全是一副“生人勿近”的气势。父母为此没少操心,也花了很多钱报早教班,希望纠正他的性格。可接连上了几节课,小然的妈妈却感觉不到有什么效果。“别的孩子都在教室中间玩,就小然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看着,老师说“跟着做游戏”他也没反应。可能是早教班的课程不适合每个小孩子吧。从此以后,小然的早教课就再没上过了。

  专家谈

  早教“好在哪”

  “早教绝对不单是让孩子玩得开心。”越秀区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中心张建?主任表示,3岁以前是小孩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期,特别1岁以内的孩子大脑的可塑性很强,通过早期教育,给予良性信息,可以刺激大脑轴突的发育。脑细胞轴突多,孩子的反应就快,记忆、学习和语言发育都会增强。经过早教的孩子,体格和心理发育也比没做过早教的孩子好得多。“譬如说经常游泳和抚触,能促进肠胃吸收,孩子吃得好,睡得香,很少生病,自然生长就跟得上。还有婴儿抚触,能增进母子间的感情,使小孩建立依恋感、安全感和信任感。在亲子园做游戏更是一种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孩子从中学习怎么融入人群,怎么和别人打交道,社交能力也会大大提升。”

  张建?说,以医院为依托背景的早教,其专业性主要是在孩子每个生长发育的关键期给予需要的刺激。“每个年龄阶段我们都会对孩子进行个体的发育评估,从中判断他们的运动、语言以及社交等各方面是否达到了应有的发育水平。没达到的,要进一步寻找原因,给予相应的训练计划;达到的,可以适当地再往前走一点。”据介绍,发育评估很多时候能筛查出小孩大脑的损伤,医生早期发现后早期干预,对损伤的恢复无疑是有利的。再者,医生关于早教的指导还涉及孩子的气质类型和营养状况。像有些孩子很难带,睡眠饮食没有规律等,家长着急之下又打又骂,如果经过气质分析,家长了解到孩子属于“难养型”的气质类型,更心平气和地给予一些正面的积极的反应,这就是因材施教、扬长避短。至于小孩的营养够不够、身高体重正不正常等家长关心的问题,在医院早教的过程中也能得到详细的解答和指导。

  来自某国际早教机构的儿童早期教育专家尚杰表示,早教的目的在于开发潜能。通过玩游戏来培养孩子的语言、认知、体能、音乐、感官、社交、人格,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这种游戏的方式也更加适合孩子们。“我们一节课是45分钟,通常会设计十几个游戏环节,这一方面是考虑到3岁前的孩子专注力非常短暂,另一方面,因为不是每个孩子对所有的环节都感兴趣,必须提供多一些选择。”尚杰说,经过一段时间早教的孩子基本上都会很开朗,在树立自信心、好学上进、亲和友善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不过,早教的效果好不好,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家长的态度。家长很配合,会主动学习和引导的,并在家里也是按照同样的方法带孩子的,孩子往往表现得更出色;家长要是参与度不高,或始终持怀疑态度,孩子潜意识也会受影响,从而削弱他们对游戏的参与度以及和其他人的互动。

  尚杰认为,撇开课程设置是否专业不说,上文所说的小然可能不是不喜欢早教,只是因为他的个性比较内向、敏感,这类孩子往往需要多一点时间去适应新环境。他需要先观察再融入,所以看在妈妈眼里是“无动于衷”,实际上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观察。如果家长参与度很高,并积极引导孩子,可能再坚持几节课,等小然熟悉了这个环境,他就会慢慢地融入进来。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早教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而不少家长正是因为缺乏对儿童发展的正确认识,对早教的方法和目的也没有深入地去了解,导致半途而废或事与愿违。

  对对碰

  传统教育VS现代早教

  ★语言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语言培养更像是一种复制,大人说什么,孩子能照着说就对了。要是能背上几首唐诗或三字经,似乎就说明这个孩子很有语言天分。

  尚杰:我们鼓励的始终是表达。就好像面对画板上的一个红色圆圈,老师问孩子“这是什么”,身边的家长马上脱口而出“苹果”,这种直接的“告诉”其实是限制了孩子的思维。针对2岁以上的宝宝,老师会鼓励孩子自己想,自己说,可能从一个红色圆圈延伸到苹果,再到孩子在哪吃过苹果、苹果是什么味道、苹果长在树上还是土里等等,引起孩子的思考,同时给予他们解答,渐渐地,孩子的语言表达就会越来越丰富,并且敢想敢说。

  ★逻辑

  一说到逻辑,中国家长就会想到数学。孩子很小的时候能流利地背1-10的数字,就会被认为对数学比较敏感,长大后做数学题做得快,更是逻辑思维不错的表现。

  尚杰:3岁以前的孩子不知道加减乘除,但同样可以开发逻辑思维能力。比如,玩游戏的过程中,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走,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上是在建立“顺序”的概念,这就是逻辑的开始。讲故事也是一样:起床后先刷牙洗脸,穿好衣服,然后吃早饭,接着背书包上学,在上学的路上我遇到了同学,我们手拉着手一起走到校门口,然后和爸爸妈妈说再见……早教老师将一件事情从发生、发展到结束按顺序讲给孩子听,同样也是帮助孩子建立逻辑思维。

  ★创意

  孩子喜欢涂鸦,家长却一边看一边唠叨这里不对、那里不好、应该怎么画,甚至帮忙修改。画画要遵循规范,在很多家长看来是非常重要的。

  尚杰:涂鸦应该是天马行空的,就好像孩子把颜料涂在自己的手臂和腿上,我们不但不会指责他反而会赞赏他的杰作。我们也不会给孩子单纯用笔来画画,一片树叶、一辆玩具小汽车、一截胡萝卜都可以变成画画的工具,孩子从中能获得不同的体验,也能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创意便由此而来。如果一味地教孩子模仿,他们的思维会慢慢固定,想象力枯竭,随之而来,开拓和创造力也会消失。

  ★礼仪

  中国家长经常跟小孩说的一句话是“见人要打招呼”,虽然孩子并不一定乐意,但家长们觉得,孩子有礼貌,是家教很好的表现。为了显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父母,有些家长甚至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督促孩子打招呼,甚至为了孩子的不配合而发火。

  尚杰:家长喜欢用大人的行为准则来要求孩子,但却忘了自己是孩子的榜样。如果家长没有示范作用,孩子是很难认可的。因此,老师在带领孩子和一帮小朋友玩的过程中,首先是自己主动打招呼,和小朋友SAYHELLO,即使对很小的宝宝也不例外,等时间长了,孩子耳濡目染,觉得这样做很好,可以交到不少的朋友,自然就会很乐意打招呼了。

  ★性格

  小孩子争抢玩具,很多家长出于“大方”的想法,往往会劝孩子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要是孩子哭闹不肯,家长反而会批评他们小气,甚至把玩具夺过来给别人。

  尚杰:1岁半前的孩子与别人分享玩具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阶段是自我意识形成的阶段,孩子知道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东西完全属于他。这种自私是正常的,他首先要感受充分的“自我”,才能在以后去感受别人。但家长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味指责,对孩子反而造成心理伤害。如果在早教中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一般会把哭闹的孩子抱在怀里,告诉他“我知道你很难过”,给予孩子安慰。同时,如果孩子明确表示不愿意分享,老师也不会勉强。在合适的年龄段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尊重他们的性格特点,这也是早教的一个重要准则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8521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