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切莫“种了别人田、荒了自家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有太多的家长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习上,其实那主要是学校的事情。有很多家长对于学校应做的事,瞎忙个不停,比如帮孩子做作业,检查孩子的作业,监督孩子等。而到头来劳而无功,事倍功半。我认为我们很多家长都是不务正业者,我们是“种了别人家的地,荒了自己家的田”,没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作为家长,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这是孩子成长的六大核心精神软件,如果这些没处理好,孩子是注定要出问题的。

  第一个要镶进孩子生命里的软件是“自尊心”

  当孩子开始尊重自己,把自己当作和别人一样平等的人来尊重的时候,孩子的主体人格就建立起来了。自尊心是孩子精神人格的脊梁。如果孩子没有建立起自尊心,他就不会在意别人怎样看他,他不懂如何去看别人的眼神,他不会用心去研究人群的行为规则,他也就不会寻求别人的尊重和认可,由此也就没有了上进心。这时通过批评来教育孩子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不在乎你的看法,你的批评对他不起作用。没有自尊心的孩子不会主动参与群体活动,不尊重别人,不尊重自己,没有在群体中出类拔萃的欲望。应该说,自尊心是孩子的生命之火,是孩子成长的原点。自尊心没有建立起来,就等于孩子的生命之火没有点燃,因此,他不会有成长的动力。

  建立孩子自尊心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人来对待。当父母尊重孩子的时候,他开始尊重自己,进而他会尊重别人。这样他的“人化”过程才能启动。建立孩子自尊心的第二个重要的方法是无条件地爱孩子。当父母无条件地爱孩子的时候,孩子的自我价值会上升,他开始感觉自己很好,进而会产生寻求更好的动力。

  第二个软件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家长来说,不能说是一辈子的任务,至少是孩子25岁以前的任务。孩子在离开家长之前,家长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树立过程。就是说一个人不能一劳永逸地永远有自信心,他必须每时每刻地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去做事时的主观心理状态。有了自信心他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甚至调动潜能,把事情做成功。

  假若打个比喻,自信心相当于电脑进入主运算程序的前置性程序。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自信心,当他面对一个习题时,他的大脑进入的是一个子系统,启动的程序是如何来解释我为什么没做上这题,我为什么不行。而有自信心时可以进入主运算程序,他的大脑的注意力的焦点会集中在解题的方法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总可以把问题做出来。所以自信心是一个孩子能否做事(即学习),能否把事情做对的核心的心理程序。诚然,自信不是我们大家理解的挺胸抬头那么简单。它是人们做事时的心理运算程序:一个自信的小学生,他面对试题时,大脑会深入题的内部去运转,去找条件和结果间的因果关系,把题做对;如果没自信的孩子,看到题马上会停留在题的表面,感受问题带来的压力和焦躁的情绪,然后会想:这题怎么这么难?老师为什么这么出题?我做不出我妈会怎么批我?结果20分钟过去,他根本没做题,而在想别的东西和感受痛苦。最后他得出结论:你看我数学不好吧,我还是不行!

  第三个精神软件是“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孩子意识到自己和其他人的相互关系时产生的主观心理状态。

  当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他人的痛苦、快乐产生因果联系,自己对这种联系很看重的时候,就产生了责任心。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讲话影响其他同学,如果他有责任心就不会在课堂上讲话了。责任心分为对内的责任心和对外的责任心。对外的责任心比如对别人、对家庭、对社会的。我们要讲的是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我们太多的家长没有在孩子心中建立起责任心,没能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然后由我们来看管,来强迫。这样,等于孩子对人生的责任由家长来承担了。家长当了警察,孩子成了小偷,我们不断地在后面监督。如果孩子建立起对自己负责任的责任心,我们家长的监督职能就可以解除了。

  责任心没建立,一个孩子是断然不可能去积极进取的!孩子会变得被动,家长推一下他动一下。

  第四个精神软件是“主动进取精神”

  如果孩子自己要成长,自己要学习,那么教育孩子就是太简单的一件事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特点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状态’才能学习好。”如果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孩子是无法学习好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我们没有培养出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那么将来孩子是断然不可能在人生中成功的。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就意味着一个孩子对生命没兴趣、对人生没有兴趣、对自我没有兴趣、对一切都没有兴趣,整个人萎靡不振,那么这个孩子精神上是不可能发育成长的。

  第五个精神软件是“学习兴趣”

  我在大学时读过苏联教育家写的《学习与兴趣》一书,读完之后豁然开朗。那里的基本概念是说:兴趣是学来的,不是天生的。所谓兴趣是当孩子在做这种行为的时候,他能感受到快乐,不用意志力逼着自己去做,形成自动反应叫做兴趣。

  如果在孩子大脑的神经系统中,做一个学科的功课会产生条件反射的快乐,学习兴趣就产生了。这种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孩子第一次做这个行为是不会有什么快乐的,反复行为,最后能不用意志力,条件反射地把事情做对。再由于家长的表扬、鼓励,孩子找到了快乐,时间长了,形成自动反应了,每次行为孩子能够找到胜任自如的感觉。此时,所谓兴趣就产生了。

  我们有太多的家长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实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绝不是靠意志力学习的。孩子晚上看书到一、两点钟,是因为有兴趣看书,不想睡觉,也不觉得累。如果凭意志力,是断然做不到的!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对于孩子来说,要想使孩子学习好,培养学习兴趣是前提,是第一位的。而学习兴趣是需要家长对孩子从小进行培养的。

  第六个精神软件是“良好习惯”

  习惯即不用意志力就能做出自动反应。良好习惯是一个人快速成功的快车道。

  真正以学习为生的人,比如很多优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授,没有人是靠意志力来学习的。这些人都是因为学习产生快乐才会没日没夜地做,后来就成了习惯。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了他日常的行为,而这日常行为决定了他的一生成就。

  总结上述观点,我们家长的任务就是要在孩子的大脑中镶入这些精神软件。家长好比程序输入员,孩子像刚出厂的计算机,硬盘还没有经过格式化,需要一道道输入程序,然后才可以独立地使用。孩子只有变成独立的人,才可以在社会上正常行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8677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