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EQ(情商)的关系很大。和IQ(智商)有所不同的是,IQ较多地受到先天条件的影响,而EQ则更多地依靠后天培养。宝宝EQ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平时生活中的表现。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要陪孩子一起提升EQ。
1、认识情绪
虽然刚出生的宝宝还不会说话,但是也会把内心的感觉通过其他方式表达出来。在肚子饿、尿布湿的时候,宝宝一般会哭,在开心时则会挥动手脚。然而,此时宝宝并不了解自己的行为意味着什么。对新生儿来说,许多动作并非完全出自本身的意愿,而很可能是一些反射动作的表现,可是即便如此,在与宝宝互动的过程中,父母仍旧可以描述出宝宝的感受,让宝宝对自身的情绪有一个基本了解。从一出生开始。妈妈就可以跟宝宝说:你现在哭得很伤心,这是因为你肚子饿了!妈妈喂你喝奶,过一会儿肚子就不会饿了!当宝宝刚睡醒而哭泣时,妈妈也可以说:宝宝!你是因为看不到妈妈才哭吧,别着急,妈妈现在就来陪你啦!
让宝宝了解自己的情绪,这是提升EQ的第一步。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当他有能力用语言来表达时,便可以更自由、更贴切地流露出不同的情绪。例如得不到东西会觉得伤心,妈妈不在身边会感到寂寞,做不好事情会感觉懊恼等。
2、接受情绪
当宝宝摔倒时,父母可以这样说:你跌倒了!是不是很痛呢?来,我帮你揉一揉。这样就可以让宝宝对自己的情绪有更好的了解,不会受到压抑,日后也不会轻易表达出错误的情绪。
永远不要忽视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哭闹的时候,有些父母可能会转身离开现场,他们认为不要理他,他自己会停下来。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幼小的孩子有着极大的伤害。要知道,宝宝的哭泣肯定是有理由的。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宝宝就会感觉很困惑,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久而久之,他也难以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情绪。
3、正确表达情绪
对于那些发泄情绪的错误方式,一定要让孩子有明确的了解,同时告诉他哪些情绪表达渠道是合理的、可以被接受的。如果孩子一生气就喜欢打人,那么即使在接受过惩罚之后,他下次生气时估计还是要打人,如果父母也是用打的方式去惩罚孩子,那么他就对打有更深刻的印象,而且更难理解打是不对的。所以,父母一定要陪孩子找到合适的情绪表达方式,比如大声说出来、大哭一场或者把心里的感受画出来。
情绪本身并没有对或错,但是表达情绪的方式肯定有好或坏。因此,父母必须教孩子明白这一点。你可以觉得很伤心,但是你不能打人;你可以很难过,但是不能摔玩具。让孩子学着更恰当地表达情绪,而不是发泄在其他人、物品或自己的身体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58885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