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要调动孩子内在积极性的,使孩子向往上小学,并且产生“我想学”的心理状态。因此我们应让孩子从了解到喜爱小学,家长可以带孩子熟悉小学的学习环境,了解小学学习活动,比较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了解上学上课、作业、考试等情况。
第二培养孩子适应小学生活的各种能力。
家长要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能力及表述能力的培养。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一些观察、记忆的要求。比如,让孩子把昨天看的书画或有趣的电视节目情节复述出来等。
第三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孩子上了小学,学习就成为他必须完成的任务。因此,必须重视对学前儿童任务意识的培养,比如,可以常常布置一些口头作业,家长注意配合教育。孩子上了小学还必须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如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如厕、游戏等)。凡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做,家长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第四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
有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论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可见,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一定要抓住学前黄金教育时机,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
第五课业知识方面的准备。
孩子升入小学后的教育变成了以文化学习为主的方式。孩子在上学之前,对一些基础知识,如拼音、识字、简单的计算以及阅读等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和掌握,这对于接下来的学习会十分有利。具体讲,幼小衔接阶段,对孩子的学习促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思考。让孩子学会独立地思考,养成思索、探究的习惯,是孩子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源泉。有时面对孩子的问题适当地卖一下关子,让孩子去想,会比大人搜肠刮肚满足其好奇心来得更有效。
2、阅读。阅读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查发现:孩子入学后发生适应性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阅读跟不上,所以入学前让孩子做好阅读准备也是相当重要的。这里所说的阅读准备主要是指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3、倾听。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就会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许多作文优异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听的习惯。
4、表达。交际依靠表达。进入小学,进入一个新的交际圈,表达自然就显得重要起来。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内向、表达能力差的孩子会导致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到学校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61172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