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妈妈在叠被子,爸爸穿着短裤找衣服。就在这时,4岁的女儿推开了卧室的门——
“爸爸,你那里怎么鼓鼓的?”
1. “你先出去,不叫你就不要进来——说过多少次了,进房间要敲门。”
2. “因为,爸爸那里藏着一只小老鼠……”
“小老鼠?”
“我要小老鼠,我要小老鼠……”
3. 妈妈抱住女儿,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爸爸趁机穿好裤子。
“爸爸是男人,你和妈妈是女人。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宝宝想想看,男人和女人还有什么区别?”
“嗯,女人的头发长、男人的头发短……”
评 析:
生活中难免遇到这种尴尬的场景。
场景一中的妈妈,情急之下,把孩子推出门外,虽然在阻挡住孩子的目光之余,教导了孩子的礼节常识,但却没有消除孩子的好奇心,反使之更为强烈,而且,易使他产生这样的感觉:我是爸爸妈妈之外的人,我并不重要。甚至产生失落的感觉。场景二中的妈妈,谈笑间告诉了孩子一个“歪理”,这种引导将会让孩子对性及性别产生畸意。在这种尴尬的场景中,家长的表现极为重要,是亲切、随和还是紧张、惊慌,是视性为自然还是洪水猛兽,都会在孩子心中打下一个烙印。场景三中,家长的做法值得提倡。妈妈自然地抱住孩子,爸爸趁机“遮羞”,平静地告诉孩子,那是男人与女人的区别,并自然地引导孩子进入自我认知的学习当中。
对于4岁的孩子,也许告诉她什么是生殖器官,而男女的生殖器官有何不同,可能略显早了些。因此这个时候,我们家长需要做的,只是平静地告诉孩子:男性、女性不同,但无论你是男是女,都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62165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