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看似很有道理,但是如果父母也用木桶原理看孩子,就不太适合的。木桶是死的,人是活的。人是可以扬长避短的。
所以,其实还有一个“反木桶原理”:木桶最长的一根木板决定了其特色与优势,在一个小范围内成为制高点;对组织而言,凭借其鲜明的特色,就能跳出大集团的游戏规则,独树一帜建立自己的王国。在扬长避短中,把你的业绩建立在自己的优势资源上更合理一些。
孩子就在那里,有其优点和缺点,但是父母的认知不同,心态就完全不同。
如果把孩子的能力看做是一个木桶,父母希望孩子什么都好,没有短板,整体只盯着孩子的短板(缺点),看不到孩子的优点。那么就会让自己很郁闷,心态压抑,着急上火,甚至发火打骂。
一位妈妈说:我自己的心静下来以后,不再急功近利,发现孩子真的很好。其实我家孩子是很正直善良的,只是我过去只盯着孩子的学习,忽略了这些。
其实一个人能否幸福或成功,一般并不是由于那块最短的板决定的。人是可以灵活的,扬长避短是一个人发展的基本原则!
不过木桶原理也有其可借鉴之处。什么时候必须注意短板呢?
如果短板对孩子进步影响很大,构成了障碍,那么这自然是需要改进的。比如中考、高考主要还是以总分论英雄的,如果有一块板太短,其他功课再好也难以弥补总分的缺陷。而在短板上下功夫,因为提高分数的空间更大,所以提高成绩相对容易。再如,如果孩子内向得过分,交往能力太差,以至于影响了生活,这样就形成了障碍,就需要在这块短板上改进了。
但是如果只是相对短一些,或者不太影响生活学习,那么也没有大的关系,不必太勉强孩子改变,可以宽容。比如,孩子虽然内向,不爱表现自己,但是只要不构成障碍,交往正常,就没有必要逼迫改变。改变孩子的性格要顺势而为。另外,如果孩子实在是不爱学习,也没有必要非走学习这条路,可以顺乎孩子的优势和兴趣去发展。现在的多元化的教育体制也提供了这种可能。比如,一位孩子初中时不爱学习,很着迷动漫,后来爸爸顺乎他的喜好,选择了动漫专业的职业高中(3+2),因为喜欢好擅长,后来发展得也不错。
在同一个方面,比如性格,如果一个人性格较差,即使其他能力很强也可能播下失败或痛苦的种子,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嘛,所以,还是需要及早完善的。如果性格还可以,只是看起来不是那么优秀,就不必求全责备,顺其自然去慢慢改变就可以了。
当然,对于孩子的短板,即使不构成障碍,如果能不着急,不执著,鼓励孩子自我完善,逐渐提高也是不错的,只是没有必要要求“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那样既为难孩子,也为难自己。
我现在也有一些短板,比如,我不太幽默风趣,不过这没什么关系,我会欣赏别人的幽默,安心保持自己的真诚风格。接纳和安享一个不完美的自己,这感觉不错,毕竟,人不是想怎样就怎样的。
教育真是一件玄妙的事情,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需要中庸之道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62381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