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彤今年7岁了,如果问彤彤的妈妈,她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她肯定会说,没有及时给彤彤建立规矩。彤彤的妈妈一直提醒自己要珍惜孩子自由成长的机会,不能对孩子约束太多,对于建立规矩这件事,一直抱着“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了”的态度。现在,彤彤长大了,妈妈对彤彤的要求提高了,这时,妈妈才发现,彤彤已经养成了不少坏习惯。
孩子缺乏判断能力,需要父母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以此来确定行为界限。那么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做规矩比较好呢?怎样制定规矩才会有效呢?
何时开始给孩子建立规矩?
让孩子形成规矩意识,时机非常关键。太小的孩子,理解能力和行为控制力都还不够,你讲的规矩,他不一定懂,也做不到;大一点的孩子,坏习惯已经养成了,纠正的难度更大。
从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性来看,2岁以前,是培养孩子安全感的时期,这一阶段,孩子需要父母全身心的爱,无条件地接受他、爱护他。2岁以后,孩子进入自主探索期,他开始发展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也初步具备了行为判断能力,这就为孩子接受规矩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他开始发现“什么是我要做的”,“什么是妈妈要我做的”,这个时候行为的自主意识更强烈。因此,规矩需要从孩子2岁开始建立。
怎样把规矩告诉孩子?
1.明确告诉孩子,他可以去哪里,可以做什么,让他知道自己的行动范围。
小孩子,理解力不强,太复杂的规则,会让孩子不知所措,所以,给孩子立规矩时,要明确告诉他具体的行为标准是什么。只是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是没有用的,还要解释清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某件事情是允许的。
比如,豆豆,一个3岁大男孩,很爱骑小轮车。尽管豆豆骑车的时候爸爸会在一旁看着,不过爸爸还是担心他骑到小区的主干道上,被来来往往的车撞到。于是,爸爸就在骑车的空地上用粉笔画了一条线,告诉他,不能越过这条线。豆豆每次骑到画线的地方,都就掉头回来,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活动范围。
2.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说明规矩。
给孩子交待规矩时,一定要把规则说得简单明了,让孩子能真正理解大人的意思。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还是比较有限,他们常常会自动过滤掉一些语言,只会听他们感兴趣的话。太繁琐、意思不明的指令,会让孩子困惑。因此,在要求孩子怎么做时,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话,明确告诉他们什么行,什么不行。
例如,睡觉时间到了,明明不愿意睡觉,他总想着跑到客厅去玩。妈妈对明明叫道:“你要是去客厅,就别回来睡觉了!”结果,明明真的下床去客厅玩。明明太小了,不能理解妈妈说的话的真正含义,他把妈妈的威胁看作了对自己行为的允许。
3.要回应孩子的疑问。
2~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独立意识,好奇心也很强烈,越是禁止的事情,他越是想问个明白。所以,当家长拒绝孩子做某件事时,很多孩子会反复问:为什么不行?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了会怎样?
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疑问不耐烦,没有让孩子了解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只会让他更好奇,跃跃欲试,想要一探究竟。另外,如何回应孩子的疑问,也是有技巧的,选择一个孩子比较平静、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时机,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孩子,违反规则的后果是什么。
制定、执行规矩时,需要注意什么?
1.制定的规矩,要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不要苛求孩子。
制定的规矩,一定要适应儿童的发展规律。比如,对于一个2~3岁的孩子,要求他每天在爸爸妈妈做晚饭时,安静地坐上半个小时,不喊叫,不吵闹,不捣乱,这显然不现实。
2.循序渐进,反复提醒。
大人常常抱怨孩子不长记性,老犯同样的错误。这是由孩子的特性决定的,千万别指望只说一次,就能让孩子了解规则。建立规矩不能一蹴而就,随着孩子心智的发展,理解力、自制力的提高,孩子会慢慢学着遵守。
3.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遵守规矩的环境。
我们给孩子树立规矩,是希望孩子能养成好的习惯,而不是为了惩罚孩子,给孩子的行为设置障碍。所以,父母要为孩子创造有利于遵守规矩的条件和环境,而不是简单地指挥孩子,当孩子的评判官。
比如,我们让孩子按时上床睡觉,那么就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睡觉环境和氛围;我们想让孩子看书的时候专注一些,就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没有干扰的空间。孩子做事情缺乏目标,经常会受到外界各种诱惑的吸引,所以,在要求孩子遵守规矩的同时,我们也要给他们创造相应的环境。
4.贯彻始终,减少例外。
在教育孩子守规矩时,家长的态度要始终如一,规则统一。比如,球球的妈妈为孩子制定了睡觉时间,可到了点球球要求再听一个故事,再喝一杯水,如果妈妈拒绝,球球就会大声地哭起来。这时,妈妈会感到很为难,一方面她不愿意让哭闹的球球影响家人的休息,另一方面,同住的爷爷奶奶听到球球的哭声也会来“解救”球球。于是,妈妈只好放弃。另外,有时候她自己还会心怀内疚,认为自己对孩子太严厉了。结果球球妈妈就成了一个左右摇摆的执行者,心情好时,她会妥协,心情不好时,又会对球球严加指责。
规矩不是不能被打破,但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例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孩子不明白,同样一件事为什么有的时候可以做,有的时候又不可以做。而这种困惑,只会让孩子不停地去试探家长的底线。最后,执行规矩的过程就成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拉锯战。
5.以身作则,家长自律。
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一想,我们有没有要求孩子吃饭的时候专心一点、速度快一点,而自己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我们不准孩子多吃零食,结果自己也没有抵住垃圾食品的诱惑?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我们的行为,不管好的、坏的,孩子都会模仿,所以要想孩子怎么做,就先做给孩子看。
教育的成败往往在方寸之间,缺乏规则的成长一定是不完整的成长。爱孩子,就不要忘了告诉孩子,他应该遵守的规矩。
小编提示:
1.在和孩子解释规矩时,多用积极的语言和孩子沟通:仔细回忆一下每天你对孩子说的话,“宝宝不可以乱跑”,“宝宝不行”,“不,你不能”……与其总是对孩子说“不”,不如直接告诉孩子“妈妈希望你这么做……”为孩子制定规矩,不等于限制、束缚他,而是要为他的行为找到更合适、更安全的方式和场合。
2.多问问自己,我制定的规矩合理吗?尊重了孩子的需要了吗?随着孩子长大,他的行为能力会发生变化,我们的规矩也要随之作出调整。
互动区:
《为了孩子》主编微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62464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