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爱的阳光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王英希望小学学生获得本报赠送的环保铅笔 记者陈勇摄
  秋风袅袅,落英缤纷,深秋的艳阳映照着美丽的仙岛湖,座落在湖边的阳新县王英希望小学,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在略显空旷的王英镇街巷上空回响。

  王英希望小学是本报百名记者“百千万”基层行首个联系点,11月24日至27日,记者一行在这片碧水蓝天下踏访了4天,这里有一位老师感人的故事,一所学校新兴的历史,这里还有一片山区孩子们希望的天空。

  一位老师和一所希望小学

  王英希望小学,与王月娥这个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

  25年前,20岁的王月娥接过父亲手中的教鞭,讲台却在高山上一间破庙里。当时兴建水库,村民从岛上搬到山上居住,山顶一座破旧的寺庙权当校舍,仅10余平方米,庙里五张长桌和几个小板凳,就是学生的课桌。

  山区的村民居住分散,王月娥每天早上从山顶爬到山窝,每天接送学生。14个孩子、三个年级,这样的生活,她一干就是8年。后来,王月娥的学校搬到一座库岛上,往来接送孩子就靠一叶小舟。一遇风雨,一船孩子的安危,让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当年在王英库区,这样简陋的教学点并非个例。但像王月娥这般坚守的“天行者”,再无第二人。1996年开始,王月娥的事迹通过媒体为人知晓。2000年,以她为原型的电视剧《希望的天空》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感动了更多的人。

  2003年,王月娥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当地教育部门的关照下,她创办的库岛希望小学搬进王英镇中心小学,她和孩子们结束了风雨飘摇的日子。

  8年来,为让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环境,王月娥利用人大代表的身份四方奔走,今天,王英希望小学占地15000平方米、三层教学楼宽敞明亮、水泥操场干净整洁、校园内树木葱茏。王月娥说,政府对希望小学的投入,加上社会各界的支持,建成今天的规模花了约300万元。

  “两免一补”让孩子不再为学费犯愁

  学校从山上搬到库岛,再搬到镇上,孩子们上学更为方便。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增加,山区贫苦的家庭不再为孩子们上学发愁。

  阳新县是国家贫困县,王英镇又是省里特困镇,农民生活都特别苦,学校基本上不向学生收费。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学生就交一点书本费,家庭条件差一点的就不交费。早些年,王月娥的工资,外加自己上山打柴、下湖捕鱼捞虾卖的钱,都贴进了学生的学费中。曾经有4年时间,她每年利用假期打工,然后将工钱补贴给学生。

  2001年,国家开始逐步实行农村教育“两免一补”,免除农村困难学生的杂费、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到2007年,“两免一补”政策惠及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


  尹莎(化名)是王英希望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上一、二年级的时候,每学期都会为报名费犯愁。这几年,上学不用交钱,开学前家里一度沉闷的气氛早一消而空。

  24岁的周爱香,是新到王英希望小学的一名资教生,也是阳新农村走出去的学生。回忆起上小学的时候,每学期还要100多元的报名费,这对当时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现在,农村孩子上小学再也不算家庭负担了。

  让留守儿童沐浴更多爱的阳光

  当学校硬件、学费等不再成为山区孩子入学的障碍时,留守儿童又成为农村教育的新课题。

  阳新是我省外出务工大县,每年有20万人外出打工。王英希望小学副校长张建勋介绍,全校的350多名学生中,70%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学校教育虽然慢慢在升级,但学生的家庭教育又开始缺失,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

  留守儿童除学习和安全外,长期与父母天各一方,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培养,都成为摆在乡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张建勋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针对留守学生群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乡村教育质量。

  结束此次走访,仙岛湖的水面在秋阳下泛着粼粼波光,在这片希望的天空下,希望留守儿童能沐浴更多爱的阳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63328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