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急欲利用随处可见的汉字来作为教育资源为自主阅读架一座桥,但主体肯与不肯的主动性终究不能允许。有一个研究发现,母亲一直打断孩子的游戏,说“球玩够了,现在来玩积木,”或是“不要再玩积木,去玩机器人”,以为这样可以使孩子大脑均衡发展,每样东西每天都玩一段时间,其实,反而使孩子没有专注力,容易分心,在各种成熟指标上比别人晚。
问题是,另一个研究却发现,4岁前会认字的孩子到小学二年级时,在学校的表现跟其它小朋友差不多,但是,在学习的态度上却有显著不同,他们比较被动,对很多的事情不感兴趣。
不过,两个研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即不教之主张的后果与及教之主张的后果均表明,对待最小的孩子教什么该不该教的问题是由怎么教,是否找到人初最适宜的方式来教,是否保证孩子的主动性发展来决定的。如果有损于孩子的主动性发展则不该教。
一方面,有声有形有感情色彩的方块字既然作为工具迟早应当教。另一方面,婴幼儿读得老是被动,就应当暂缓莫急,不温不火耐心等待婴幼儿主动性到来的那一刻。婴幼儿有感于随身可见的汉字了,再读经不晚。淡定为佳,有一个平常的心态,并非要学狼爸虎妈,把孩子的主动精神给坑了。早在宋代已有个案所谓神童后来到老默默无闻,此类个案现代也有,总有自身和环境两方面因素。
如果婴幼儿一旦有了自由伙伴,甚至有了活动中心,那么一般不会出现比较被动对很多的事情不感兴趣之类事。即使婴幼儿离开了伙伴或者活动中心,和个别人在一起一边阅读一边识字,也并非将来一定比较被动对很多的事情不感兴趣。即使半推半就,比较被动对很多的事情不感兴趣,是偶然性,非必然性。相反,一定范围统一的读本加上随处可见的汉字作为资源却省心顺心,可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另外,习惯性兴趣是可变的,非习惯性兴趣更是可变的,更有商量的余地。对立统一是一定的,我们思想上的绝对化似乎倒向。不得两极化,某些倾向性现象需要一分为二。不分不青红皂白不能解决学科与学前和学前与自学的矛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64504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