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录音回放”看宝宝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宝宝能把听到的东西“收录”下来,很快,或几天后,宝宝就会用自己的行动或语言“回放出来。有的幼儿还会把几个月前听到的表达出来可见宝宝对听到的语言有了比较长期的记忆。当宝宝去拽电线或摸电插头的时候,妈妈厉声大喊:“别动,危险!”过些日子,妈妈要收拾宝宝的小床和玩具了,宝宝可能也会突然对着妈妈大喊:“危险,别动!”宝宝对妈妈制止他做的事情本身并没有太深刻的理解,他还很难通过妈妈对他行动的制止,认识到拽电线或摸电插座的危险。但宝宝对妈妈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语言本身有很深的印象。在他看来,妈妈只是不要他动东西,那是危险的。所以,当妈妈动宝宝小床上的东西时,他也会学着妈妈的样子,大喊“危险”。
识别昼夜与季节
宝宝开始知道白天和黑夜的区别,宝宝更喜欢白天,夜幕降临时,宝宝会隐约产生恐惧感,几乎一步不离爸爸妈妈或看护人。到了白天,宝宝会放心地自己在一旁玩耍一会儿。大多数宝宝开始认识晴天、阴天、刮风、下雨和下雪,聪明的宝宝开始对季节有了认识,知道冬天下雪,夏天下雨。
识别动植物
宝宝几乎能够认识所有看过的动物,并能叫出它们的名字,还能模仿某些动物的叫声,能凭着自己的想象力,画出某些动物的形象。宝宝也能认识一些植物了。一般来说,宝宝对植物的兴趣比较弱,因为植物不会活动,生命力不像动物那样直观。父母要多给宝宝讲有关植物的故事,让宝宝体验到植物的生命力,培养宝宝对植物的热爱,让宝宝感受到植物的生命活力,培养宝宝热爱大自然的心灵。当宝宝长大了,就不会任意踩踏风中摇曳的小草,若见到有人踩踏小草,宝宝就会告诉那人,踩疼小草了,不要啊!宝宝的爱心就这样培养起来了。
看到星星
在晴空万里的夜晚,宝宝能看到夜空中亮晶晶闪烁的星星和皎洁的月亮,并能对这种自然景象留下印象。如果父母总带宝宝看星星,看月亮,宝宝就能凭借自己的印象,画出他想象中的星星和月亮,童心的艺术创作就这样开始了。只有在绘画领域,儿童的绘画与大师的作品是不分上下的,因为大师不过是保留了童心的成人。许多画家之所以还达不到大师的程度,就是因为他们丢失了童心。父母们可以看看自己宝宝的“杰作”,它们在灵魂上和毕加索的作品是相通的。
注意力时间延长
宝宝越小,越不能集中注意力。随着月龄的增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逐渐延长。这个月龄的宝宝能集中注意力5分钟左右。注意力集中时间的延长,是宝宝学习知识的基础条件。常有妈妈因为宝宝注意力时间短向医生询问,宝宝是否有多动症或其他什么问题。这是妈妈不理解宝宝,幼儿很难长时间注意某一件事,即使他很感兴趣的事,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不过是8分钟10分钟的,宝宝注意力时间短暂是正常的。
占有欲减弱
宝宝“占有欲”开始减弱,能够把自己的东西给他喜欢的人。“占有欲”的减弱是宝宝学会与人分享快乐的开端,是宝宝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开始。尽管如此,宝宝与人分享东西和快乐的愿望,还是比较微弱的,很多时候,宝宝仍然护着自己的东西,惦记着别人的东西。尤其是当父母要求他把东西给其他小朋友玩时,他会一反常态,不但不给,还可能会表现出不友好的态度,这会让父母感到很尴尬。绝不能就此认为宝宝有品德问题,父母千万不要代替宝宝“大方”,宝宝非但不会给你面子,还会让你下不来台。如果父母不替宝宝“大方”,宝宝可能会表现得非常好,会主动把自己的玩具送给小朋友玩。这就是幼儿!一个成年人不大了解的世界。
分享玩具和饮食
这个月龄的宝宝,仍然不愿意小朋友分享玩具和饮食,但开始学着谦让比自己小的宝宝了。如果小宝宝抢了他手里的东西,他可能只是看看妈妈,并不去与小宝宝争抢。这不意味着懦弱,而是有爱心了,爸爸妈妈为自己的宝宝鼓掌吧。对宝宝行为过多干预,并不明智,效果也不好。父母应该多从正面引导宝宝,注意自身行为,因为宝宝时刻看着父母的所作所为,模仿着父母的一言一行,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着父母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如果父母总是用语言限制宝宝的行为,总是用否定的语言警告宝宝,宝宝对父母的语言就会变得麻木,越来越听不进去父母的话,使父母和宝宝交流的语言工具失效。为了以后的语言交流,从现在开始,父母尤其是妈妈不要无休止地唠叨宝宝。
表达情感
宝宝开始对父母表达爱意,主动亲爸爸妈妈的脸颊。由保姆看护的宝宝,见到父母可能不是很亲,但随着宝宝慢慢长大,有了情感表达能力,即使父母不常陪伴,也知道亲父母了。宝宝不但会开怀大笑,也会时而流露伤心表情,特别是当父母出门时,宝宝会表现出不高兴的神情。爸爸妈妈要学会感受宝宝的感受,尊重宝宝的情感表达,对宝宝的情感做出积极的回应,无论是高兴的,还是伤心的,无论是激昂的,还是消沉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向西方的父母学习,敢于袒露内心,不但积极回应宝宝的情感,还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宝宝的情感世界才能越来越丰富,才能体会到爱与被爱。
与同伴交往
到了这个月龄,宝宝开始喜欢和同伴交往,参加同伴的游戏,扮演角色,和同伴互换玩具,但有的宝宝却仍然喜欢自己玩自己的。父母要多给宝宝创造和同伴在一起玩耍的机会,如果你的宝宝看起来性格很内向,和同伴一起玩耍就更重要了。环境对宝宝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你的宝宝很“仁义”,无论是比他大的,还是比他小的,他都谦让,你不要担心宝宝受气或吃亏,越是这样,你越需要给宝宝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小朋友在一起。
又开始扔东西
父母或许还记得宝宝在婴儿期把什么都往地上扔的情景。现在宝宝又开始扔东西了,锻炼自己的臂力和投掷的准确性。宝宝把可以扔的东西扔到地上,父母沉默待之最好。不能让宝宝扔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宝宝拿到。如果宝宝把一个有价值的陈列物摔碎了,这可不是宝宝的错,宝宝扔东西是不加挑选的。
情绪表现
宝宝的情绪常常不稳定,刚才还高高兴兴的,不知为什么一会儿突然噘起小嘴,或发起脾气,或有些沮丧。这些情绪是宝宝自我意识提高的表现,父母应该欣然接受宝宝的情绪变化,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当宝宝哭的时候,父母命令宝宝“不要哭!”或用愤怒的语气呵斥宝宝“哭什么”,会压抑宝宝情绪,会阻碍宝宝良好性格的建立。
有意摔坏东西
宝宝情绪反应越来越明显,当父母不能满足宝宝的愿望,或有人招惹宝宝时,他开始有了反抗行为。比如把他喜欢的东西拿走时,他可能会坐在地上哭闹;不让他动他非常想动的某种物品时,他会有强烈的反应。这个月龄的宝宝可能会因为闹而故意摔坏东西,表达自己的不满。面对宝宝这种行为,父母不要动怒,更不要大吵大闹,或抬起手来打宝宝。父母应该以静制动,停下手里的工作,静静地看着宝宝,不动声色,保持中性表情。等到宝宝也静下来时,轻轻地告诉宝宝,他这么做是错的,摔东西的行为是错误的。让宝宝意识到他摔东西的行为让父母感到震惊,父母不赞成宝宝这么做。当宝宝做错事的时候,要给宝宝明确的指令和态度。含混其词,把自己放在某种情绪中,唠唠叨叨,只能给宝宝传达一个信息:父母在生气。因为什么生气,宝宝并不十分清楚,应该怎么做,宝宝也不清楚。宝宝接受的只是父母的负面情绪,结果宝宝越来越爱发脾气,负面情绪也越来越多。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宝宝开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能做的,不能做的,宝宝都想自己动手做。这时,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对宝宝指手画脚,更不能处处限制宝宝,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干,那样会极大地影响宝宝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宝宝自己打开抽屉,把抽屉里的东西全都搬出来,父母不要对宝宝说:“你看你!在做什么,真淘气!”然后把宝宝抱到一边,把抽屉收拾好。这样做对宝宝打击很大,父母否认了宝宝的能力,宝宝会感到很沮丧。
自主性增强
宝宝不再喜欢依偎在妈妈怀里,也不再总是需要爸爸妈妈陪伴着游戏,宝宝已经开始学着自己玩耍,挣脱妈妈的怀抱,在大自然中放飞自己。妈妈喂什么吃什么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爱吃的食物就要吃个够,不爱吃的食物可能一口都不吃。不知什么时候,又反过来喜欢吃原来不吃的食物。宝宝的自主性体现在方方面面,吃、穿、睡、玩等都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父母要尊重宝宝的选择,善于向正确的方向引导,而不是强制。
“过家家”的意义
提起“过家家”,好像是上一辈子的游戏,太土了。妈妈可不要有这样的看法,更不要否定宝宝“过家家”的游戏。玩过家家游戏,能培养宝宝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品德。过家家游戏能让宝宝自由地开动脑筋,培养宝宝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过家家永远是好游戏。宝宝会自己用玩具过家家,嘴里还不断地自言自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果宝宝还不适应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过家家,爸爸妈妈可陪宝宝玩,让宝宝扮演爸爸或妈妈,爸爸妈妈扮演宝宝,让宝宝体验做爸爸妈妈的感觉,这是非常有益的。
兑现承诺
爸爸妈妈对宝宝的承诺一定要兑现,这不但是宝宝的要求,更应该是父母对自身的要求。轻易承诺,却不认真兑现,会导致宝宝对父母的不信任。认真兑现承诺,会增强宝宝对人的信任程度和对世界的认可。幼时对父母不兑现承诺的记忆,将深远地影响宝宝未来人生。父母兑现承诺,宝宝也会兑现承诺,宝宝会由此成为一个守信而高尚的人。
认真地说“不”
宝宝几个月前就喜欢说“不”了,但现在宝宝说“不”可是很认真的了,宝宝知道这件事是被父母禁止的,但宝宝还是要去做,并用“不”否定父母的命令。回想起来,父母常用“不”制止宝宝的“不法行为”,宝宝现在开始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总是“不”挂嘴边,还可能做与父母要求截然相反的事情。如果父母不用成人的眼光约束宝宝的行为,让宝宝比较自由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可能说“不”的强度就弱得多,也不大可能和父母“对着干”。
要求具体化
或许从这个月开始,或许在以后的几个月里,宝宝开始对父母要求这、要求那。宝宝要饼干,你把饼干递给他,可他紧接着就把饼干扔掉,要喝奶。出门前,你给宝宝戴上一顶小帽子,可宝宝麻利地把帽子摘下来,明确告诉你不戴这个帽子,要戴那个帽子。如果父母因为宝宝的要求多而生气,那可就错了,这个阶段的宝宝就是这样。最好的方法是把“权利”交给宝宝,出门前,让宝宝自己拿上小帽子,他拿了哪顶帽子,就戴哪顶帽子好了。如果你不希望宝宝戴哪个帽子(比如季节不对),你就不要让宝宝看见它,看不见就想不起来戴了。
警告开始起作用
或许从这个月开始,宝宝能够接受爸爸妈妈的警告了,这可是个好消息。当宝宝能够接受父母的警告时,避开意外事故隐患的能力就提高了,这一点非常重要。尽管我们提倡宝宝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但绝不是说意外事故也要到“实践”中去认识。我们不能让宝宝把手伸到火中取得烧灼皮肤的教训,更不能让宝宝磕伤头部来体会头部不能承受创痛的教训。警告其实就是一道安全屏障,阻止宝宝实践那些不能用实践来认识的事物。
这个月龄的宝宝开始明白父母警告的含义,但还不能对父母的警告产生长久的记忆,更多的时候可能根本就没听进去。安全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完成的,所以要经常“警告”,指向明确,不带情绪,好懂易记,既不要弄得宝宝缩手缩脚,又不要放任宝宝临近“危险”。安全警告屏蔽的是不安全的行为,而不是正常发育所需要的实践探索。
欣赏宝宝的“破坏”
大多数宝宝都有这样的经历——见到什么剪什么。如果妈妈为此生气,宝宝可能不承认是他干的;如果妈妈和蔼地问宝宝,东西是宝宝剪开的吗?宝宝会高兴地承认“是我剪开的”。如果妈妈问:“东西是宝宝剪坏的吗?”宝宝不会轻易承认,因为宝宝已经知道“坏”字的含义了。宝宝天生就有讨好妈妈的愿望。当宝宝知道他办了件“坏”事,妈妈可能会生气时,就开始隐瞒自己的行为,并逐渐养成说谎的习惯。没有一个宝宝天生喜欢说谎,说谎一般都是此情此景、此时此刻被逼无奈才这么做的。宝宝把床单剪了一个大口子,不能说是件好事,但也不能说是坏事。宝宝学会使用剪刀了,至于该剪什么,不该剪什么,宝宝是不知道的。把布单子剪开一个大口子,宝宝并没有意识到他在做坏事。如果妈妈上来就劈头盖脸数落宝宝,宝宝会感到委屈。对于这么大的宝宝来说,即使你明确告诉他不能做,他恐怕都难以服从。耐心等待宝宝长大,适时、适度引导宝宝,保证宝宝性格、品行、精神健康发展。
[1][2]下一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64573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