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时期,孩子最喜欢缠着父母问“为什么”,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觉得烦。因为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根源,孩童时期正是培养好奇心的关键阶段。为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与培养孩子的兴趣,爸爸妈妈不要做这8件事抹杀了孩子的创造潜力。好奇心是会被抹煞的,家长有些不正确的作法或言语,的确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以下列出一些例子,家长应尽量避免。
好奇心—认识世界的驱动器
NG1、长期关在小婴儿床中
将宝宝长时间放在婴儿床中,宝宝能探索的范围只有小小的2公尺,不但刺激不足,也无法诱发其好奇心。此外,长时间都待在家中,甚少接触外面的世界,也同样无法有正面的效果。
NG2、过度保护
怕孩子受伤怕孩子弄脏,限制孩子不可以爬高不可以玩沙,久了孩子会放弃探索的心。康所长指出,有些刚上学的孩子对任何事物都没好奇心、没有动力,不想动手摸摸看、害怕接触新事物,探究原因,这都是婴幼儿阶段家长保护过度、限制过多,浇灭原有的好奇心。
NG3、认为好奇心等同破坏行为
有些家长会将好奇心与破坏行为画上等号,认为孩子将新买的玩具拆解或将东西自高处丢下属于破坏行为。事实上在3岁之前孩子对物品的价格、什么是危险行为并未有明确的观念,家长提供给孩子的物品应该都是可任由孩子自由探索的,可随他拆解、敲打,只要确定孩子安全无虞。
但须注意,若4、5岁孩子自高楼丢下物品或会去碰触热汤锅等危险物品,这就已经不是好奇心了,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可判断什么是好奇心什么是危险,出现上述的动作,就表示孩子的行为没有规范,就需立即教导。
NG4、以性别来区别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对于性别还没有明确的界定,但大人的刻版印象会加诸在孩子身上,像是男生玩芭比娃娃多数会被制止,女生想玩战斗机器人也可能要她换玩别的,家长对性别的刻版观念可是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家长应尊重孩子的兴趣。以现在知名的设计师吴季刚为例,他从小就爱玩芭比娃娃,但他的父母并未制止他从小就展露出的兴趣,也因此才造就了今天的名设计师。
12下一页阅读全文
怎样激发孩子好奇心?
NG5、过度介入
当孩子拼图一直找不到正确的图形,有些家长就会心急的将正确的图块拿给孩子,或孩子在组合战斗陀螺,老是组不好,家长马上下手帮忙。上述的现象就是家长过度介入的实例,让孩子少了自己探究、自己完成的乐趣与成就感。
NG6、虚应不真实或是拒绝、没耐心
有些家长因为过于忙碌,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常将“好好好,等一下再告诉你”这句虚应的话挂在嘴边,事实上是从不认真回应孩子的问题;或是马上就对孩子说“你很烦”并拒绝回答问题。孩子得到太多虚应的回应或是拒绝,不但自尊心会受伤,也渐渐不再问问题了。
NG7、不用每次都马上停下手边工作回答问题
孩子喜欢问问题很好,但也要学习尊重他人,所以家长不需要每次孩子一问问题,就马上停下手边的工作立即回应,像是妈妈煮菜煮到一半,可以请孩子等她煮完菜再回答他。
NG8、不知道却硬要回答问题
不知道却硬要回答问题是许多家长会犯的毛病,虽说孩子年纪小,也会问出大人无法立即回答的问题,碰到这种状况不要勉强回答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以免给孩子错误的资讯。家长可以说自己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鼓励孩子一起查书或查网路找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家长与孩子可一起成长。
孩子的兴趣在哪里?
许多心急的家长会想早早找出孩子的兴趣,进而好好培养,事实上学龄前的孩子兴趣的趋向是尚未明显的,学龄前的孩子探索比试验更重要。探索的意思是如果孩子对某项乐器产生兴趣,孩子可能是受同侪的影响,可能是一时兴起,可能并不了解自己是否真正喜爱,所以并不需要立即带孩子去学这样乐器(立即带孩子去学某项才艺就是上述的试验),可以先让孩子听听这项乐器的CD等,让孩子多接触后再决定。
建议家长让学龄前的孩子多接触各种不同的事物,培养他多方面的兴趣,但并不急著非学什么不可,有些家长会不断的带孩子去上各种不同的才艺课,希望藉此快快找出孩子的兴趣,但往往每种课都只上几堂孩子就不想上了,探究原因,有的课程是家长想要孩子上但孩子并没有兴趣,反而让孩子产生挫折感,有的则是孩子只是一时兴起,并未有浓厚的学习意愿,冒然就去上课,反而让孩子产生排斥感而无法持续。家长必须了解,培养比训练更有效。
精彩推荐:满足宝宝好奇心的5种方式
孩子创新能力从培养好奇心开始
一个天才宝宝应具有的心理基础
12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64712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