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的浩浩碰倒了桌子上的水杯,老师问是谁干的,他却说是身边的婷婷碰倒的。朱祥不愿上幼儿园,每天早晨起来就装肚子疼。张迪和小伙伴们说爸爸给他买了一个房子那样大的电视机……相信大家对这样的场景都不会陌生吧,用大人的话说那就是他们都在说谎。事实上,这种情境跟我们所认为的说谎是有区别的。那么,大人遇到孩子的此类“说谎”该怎么办呢?
大人首先不要紧张,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犯下了“天大的”、“不可饶恕”的错误。我们需要了解孩子撒谎的目的,并检查自己是否给孩子施加了诱发撒谎的压力。
“透视”谎言
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由于他们还分不清现实与幻想的区别,因此他们的“说谎”,实际上是自我想象的产物,这种现象与诚实不诚实没有多大关系。再加上孩子个子小,他所观察体会到的事情,和成人也会不一样。因此,孩子说的话有时就会显得很夸张。
孩子们说谎的原因,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这些。
受周围人的暗示 幼儿有时会因受到周围人的暗示而说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话。比如,家长严厉地问“是不是把珠子放嘴里了”,孩子很可能回答“是”,这时孩子感受到成人语气中的焦虑和紧张,而他们又不能理解原因,因此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成人问话中的“是”和“不是”上,而不注意问题的内容。如果你耐心地问孩子“珠子哪里去了”,孩子会指着桌子底下告诉你“滚到桌子底下去了”。因此我们需要用正的暗示去感动小孩子,不要用反的暗示去刺激小孩子说谎。
为了达到某种愿望 有时孩子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这是由于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因而产生了“幻想”,并非真在说谎。
为了逃避某些事情 孩子为了逃避或不愿意做某些事情,用说谎来达到目的。
为了引起注意 孩子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从而来肯定自己的存在(或许孩子的这个特性与成人常常忽略孩子的存在有关),因此也会采用说谎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不同的教养方式 家庭中不同的管教方式,使孩子为了讨好“强势”的一方,用说谎来躲避管教,获得益处。
父母的“榜样”作用 幼儿模仿性很强,父母的不诚实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经常说谎,孩子多半也不会诚实。
谨慎对待谎言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说谎行为也不要急于下结论,而要仔细分析缘由,再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
区别对待 对不同原因导致的说谎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对待。属于无意识说谎,要帮助他辨别。而有意识说谎,父母就要严厉制止了,平时可以用《狼来了》的故事来说明撒谎是不好的,从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信任孩子,尊重孩子 家长无端怀疑孩子的诚实,会导致他的心理发生不良变化,从委屈、埋怨逐渐发展到不服,甚至报复。有的孩子故意用捣蛋的行为表示他的反抗。这种逆反心理会加重家长与子女之间相互不信任,反倒为孩子说谎创造了环境。
言传身教 父母的榜样作用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合格的老师。有些家长常在孩子面前议论一些人的欺骗行为,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本身如果成了孩子说谎的启蒙者,这就难免“上梁不正下梁歪”了。
一致的教育方式 父母的管教方式要努力达到一致。例如:爸爸不允许孩子吃巧克力,妈妈却给孩子吃巧克力,这样就会给孩子埋下说谎的阴影,导致孩子可能说谎,或成为两面派。
不要轻易对孩子许诺 “曾子杀猪”的故事我们都熟悉,我们也应从中获得启示。有些家长为了哄孩子高兴,常常许诺给孩子买这买那,或者不经思考就答应孩子的种种要求,而到后来什么也没有兑现。孩子除了伤心、生气外,还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撒谎是可以的。因此,只要承诺给孩子的,就要努力做到。
讲道理要简单 两、三岁的孩子探索欲望很强烈,无意想像正在发展,但懂得的道理很少。当发现他说谎时,最好用最简明的话警告他或制止他,要避免唠唠叨叨地讲一大堆道理,这反而会引起相反的效果。此外,针对现实中一些善意的“说谎”现象,不要急于向孩子解释,待日后孩子长大了,会慢慢地领会到这种方式所承载的意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zaojiao/6474.html
相关阅读: